
儆戒。《墨子·天志下》:“今人皆处天下而事天,得罪於天,将无所以避逃之者矣,然而莫知以相极戒也。” 俞樾 《诸子平议·墨子二》:“‘极戒’即儆戒也。极通作‘亟’。”
“极戒”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极戒”意为儆戒,即通过警示、告诫使人警觉并避免错误。该词出自《墨子·天志下》:“今人皆处天下而事天,得罪于天,将无所以避逃之者矣,然而莫知以相极戒也。” 俞樾在《诸子平议·墨子二》中注解:“‘极戒’即儆戒也,极通作‘亟’。” 这里“极”与“亟”通假,“亟”有急迫、反复强调之意,因此“极戒”可理解为严厉的告诫或警示。
“极戒”属于文言词汇,核心含义为通过警示使人警觉,需结合古典文献和通假字知识理解。若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墨子》原文及俞樾的注解。
《极戒》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它的意思是指极度的戒备、警惕,形容对某种事物或现象持极高的警觉和戒备态度。
《极戒》的第一个字 "极" 是由木部首和及笔画组成,木象征树木,表明该字与树木有关,总共7画;第二个字 "戒" 是由戈部首和9笔画组成,戈指的是戈兵器,表示与战争有关。
《极戒》最早出现在《左传·成公四年》一书中,那时用法为“戒人臣弗敢极戒”,意思是苛征(对臣民)极紧,极度警惕。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为用于形容对某种事物持极高的警觉和戒备态度。
《极戒》的繁体字为「極戒」,在繁体字中,「极」的形状更加复杂,「戒」则保持不变。
古代对《极戒》的写法并不完全一样。在《说文解字》中,「极」的写法为「」,即两个木的字形。而「戒」的古代写法为「」,旧时称为「蒄」字,形状类似于现代的「戒」。
1. 他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极戒小心,每天都保持规律的锻炼。
2. 在这个团队中,大家都对安全问题极戒谨慎。
极度、极端、极限、戒律、戒除、戒马
警戒、戒备、警觉、警惕、戒心
放松、放宽、不在意、不忌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