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宋 代的低级军职,属殿前司。《宋史·职官志六》:“每都有军使、副兵马使、十将、将虞候、承局、押官,各以其职隶于殿前司。”《水浒传》第七回:“两个承局催得 林冲 穿了衣服,拿了那口刀,随这两个承局来。”
(2).差役的尊称。 宋 尤袤 《梁溪遗稿补遗·淮民谣》:“青衫两承局,暮夜连句呼。” 宋 朱熹 《答吕伯恭书》:“承局回,承书,得闻比日尊候万福。”《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翠柳》:“﹝ 柳府尹 ﹞写罢,封了简子,差一箇承局,送与 水月寺 玉通和尚 。”
(3). 清 代皇商在各省的承办人。《红楼梦》第四回:“自 薛蟠 父亲死后,各省中所有的卖买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 薛蟠 年轻不諳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
“承局”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随历史时期不同而有所演变,主要包含以下解释:
宋代低级军职
在宋代,承局是殿前司下属的低级军职,属于军队编制中的基层职位。根据《宋史·职官志》记载,每都(军事单位)设有军使、副兵马使、十将等职,承局位列其中,负责具体事务的执行。例如《水浒传》第七回提到“两个承局催得林冲穿了衣服”,体现了其在军事体系中的作用。
对差役的尊称
宋代文献中,“承局”也被用作对官府差役的尊称。例如宋代尤袤《淮民谣》中“青衫两承局”及朱熹书信中提及的“承局回”,均指代传递文书或执行公务的差役。
清代皇商承办人
清代时,“承局”指皇商在各省的代理人,负责采购、管理商业事务。《红楼梦》第四回提到薛家“各省中所有的卖买承局”,即指这类角色。
其他补充解释
部分资料提到“承局”在古代可能涉及信息记录或地方管理职能(如唐代宣义院、宋代集贤院等),但此类说法权威性较低,可能与“承局”的广义演变相关,需结合具体文献考证。
现代引申义
极少数资料将“承局”引申为现代企业中的采购员或中层管理者,但此用法较为罕见,缺乏广泛认可。
“承局”的核心含义集中在宋、清两代的职务,具体语境需结合历史文献分析。
承局(chéng jú)是一个汉语词语,表示接受责任或者接手处理某个事务的意思。它常常用来描述一个人或机构在某一特定领域或职责上承担责任的情况。
承局的部首是手(扌),其笔画数为7画。
承局是由“承”和“局”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古代的“承”字表示接受、继承的意思,而“局”字表示工作、事务、机构的意思。因此,承局表示接受责任或接手处理某个事务的意思。
承局的繁体形式为「承局」。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关于承局这个词,古时候的写法可能包括「承局」、「承倨」等。
1. 他承局了这个项目的管理工作。
2. 她负责承局这个学生社团的日常运作。
3. 这个机构需要找人承局这个岗位。
组词:承办、承受、部局。
近义词:承担、负责、接手。
反义词:放弃、推卸、脱身。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