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传说 尧 死后用中空之木作棺。后因以为棺的代称。 汉 刘向 《说苑·反质》:“昔 尧 之葬者,空木为櫝,葛藟为缄。” 晋 陶潜 《拟挽歌辞》之一:“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2).光秃的树木。 唐 陆龟蒙 《子夜四时歌·冬歌》:“南光走冷圭,北籟号空木。”
空木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面与典故两个层面理解:
由形容词“空”(kōng,中空、空虚)与名词“木”(树木)组合而成,字面指内部空洞或没有果实的树木。此义强调树木的物理状态,常见于古典文献对自然物的描述。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
其文化意义源于《诗经·小雅·蓼莪》的典故:“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汉代毛亨注解时提到:“天生众民,父母生之,空木、中野,谓无父母也。”
此处“空木”比喻失去父母的孤儿,如同中空之木缺乏滋养,引申为孤苦无依、失去至亲庇护的状态。这一象征成为后世文学表达孤哀之情的经典意象。
来源:《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中,“空木”已非常用词,但仍在研究《诗经》的学术著作、解读传统孝文化的文献,以及引用典故的文学创作中出现,用以隐喻亲情缺失的悲凉境遇。
示例:
“他如空木飘零,双亲逝后便孑然一身。”
来源:《古汉语文化词探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注:以上文献可通过国家图书馆数据库或权威学术平台检索原文。)
“空木”一词在汉语中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其解释综合了多个来源的考证:
棺木的代称
源自上古传说,尧帝去世后使用中空的树木制作棺椁,因此“空木”被引申为棺材的雅称。例如晋代陶渊明在《拟挽歌辞》中写道:“枯形寄空木”,即用此意象表达对死亡的隐喻。
光秃的树木
指枝叶凋零、无叶无果的枯树,常见于古诗文中的环境描写。如唐代陆龟蒙《子夜四时歌·冬歌》中“北籟号空木”,以空木形容冬季萧瑟之景。
补充说明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古典文献中多取前两种释义。
阪泉别来无恙鼻雷兵强将勇补足辍硋村砧打场电压放大器定名地形图方术番鸭丰烈粉节负忝高迹工头苟辞国课缓步代车嘉悯降红检钩胶布戢御觉识科头箕踞嗑牙昆阍蜡钗子连常梁尘踊跃龄齿凛烈临时动议龙虎榜率就马蹄银名都农本飘尘平心谦顺窍包启罗格兰琴瑟和谐若酒散才射越霜椑稣舒田坡贴脚亭亭当当通进痛诮脱尸下饭仙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