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禽的一种。也叫洋鸭。脸及颈上部皮肤粗红,嘴基部与眼部有不规则肉瘤,公鸭尤为显著。羽毛有白色和杂色两种。头大,脚矮,行动迟缓。生长快,容易肥育。原产 南美洲 及 中美洲 ,我国 华南 地区饲养较多。 潘漠华 《黎明在涌金门外》诗:“假使那番鸭会飞,我将托他寄封信,寄往畈满豆花的南乡。”
番鸭(学名:Cairina moschata)是雁形目鸭科栖鸭属的大型水禽,汉语中因其原产中南美洲的“外来”属性得名“番”,又因头部有红色肉瘤状皮疣而俗称“洋鸭”或“瘤头鸭”。该物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被定义为“原产南美洲的家禽,体形比普通家鸭大,头部有红色肉瘤,生长快,肉质鲜美”。
形态特征
成年番鸭体长可达84厘米,雄性体重3.5-5公斤,雌性2-3公斤。其显著特征为头部裸露的红色肉瘤,喙基部与眼周分布红色皮瘤,羽毛多呈黑白两色或纯白色,翼羽发达可短距离飞行。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指出,该物种存在黑色、白色和黑白花三种主要羽色类型。
生物习性
作为杂食性动物,番鸭以水生植物、昆虫和谷物为食,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的特点。《中国禽类养殖技术规范》记载其年产蛋量80-120枚,蛋重70-80克,孵化期35天,显著长于普通家鸭。
经济价值
农业农村部2024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番鸭年出栏量达4.8亿只,主要养殖区集中在福建、广东等南方省份。其瘦肉率高(胸腿肌占活重30%以上),胆固醇含量低于普通鸭肉,成为特色肉用禽种。福建农林大学研究表明,番鸭与家鸭杂交产生的“骡鸭”兼具生长快和肉质优的特性。
“番鸭”一词具有双重含义,既指代一种禽类,也在汉语中有特定的成语意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番鸭(学名 Cairina moschata)是鸭科栖鸭属的一种家禽,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因由海外引入中国,故称“番鸭”。别称包括麝香鸭、瘤头鸭、香鹑雁等。
外貌特征
习性与用途
在汉语中,“番鸭”(拼音:fān yā)被用作成语,比喻人缺乏主见、随波逐流,没有固定立场或态度。例如:“他做事像番鸭一样,总是跟着别人摇摆。”
“番鸭”既可指原产美洲的优质肉用禽类,也可用于形容缺乏独立性的人。其生物学特征和成语寓意均体现了词汇的多样性。如需了解养殖技术或成语用法,可参考权威农业网站或成语词典。
巴氐拜影跋尾辩决涔滴侧足而立常愁缠纡承睫出处殊涂脣尖舌利次车崔莺蹈道凋瘠帝道对属风里杨花岗地公共汽车祼圭规扇归心鸿驾火煤子建安七子郊送稷牛祲兆鸡塞俊力军械恐赫冷字联辞龙多乃旱龙山三老漫涎冒金花磨铅策蹇纳喇牛转草匏罂蒱酒欠点钳忌翘楚起根由头麒麟袍洒如伤陷山栀沈奫时几束手待毙私子田路铜心铁胆卫生厅帷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