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说古时七圣之一。
“昆阍”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需结合文献记载分析。综合搜索结果,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昆阍”在古籍中被记载为“传说古时七圣之一”,属于黄帝时期的随行人物。例如《庄子》中提到黄帝拜访大隗时,同行者包括方明、昌寓、昆阍等七人,合称“七圣”。
构成解析
文献用例
《庄子·徐无鬼》中记载:“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褶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 此处“昆阍”为七圣之一,身份或为随行贤士,但具体职责未明确。
由于该词权威文献记载较少,以上解释基于有限的搜索结果整理,可能存在不完善之处。
《昆阍》是一个古汉语词语,指的是守门、把守的人。在古代,昆阍一般指的是守卫城门和重要场所的警卫或门卫。
《昆阍》的主要部首是“阜”和“日”。拆解成部首和笔画可以分为:
《昆阍》的来源比较复杂,既有象形,也有会意。其中“昆”是以二隹垂直相连的“丨”来表示昆虫的形态,蕴义众多;“阍”由难形的“阝”和难音的“困”组成,含有阻拦、拦截的意思。
《昆阍》的繁体字为「昆阍」。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态与现在有所不同。《昆阍》的古代汉字写法是:
「昆閽」(昆虫)
以下是使用《昆阍》的例句:
1. 城门前有一名昆阍把守着。
2. 这座宫殿的大门由昆阍看守。
《昆阍》的相关词语有:
1. 昆虫
2. 阍者
3. 守阍
《昆阍》的近义词有:
门卫、护卫、守卫
《昆阍》的反义词有:
通行、进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