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法律与诏令。《三国志·魏志·程晓传》:“法造於笔端,不依科詔;狱成於门下,不顾覆讯。”
(2).指关于科举的诏令。 宋 苏轼 《监试呈诸试官》诗:“每闻科詔下,白汗如流瀋。” 宋 洪迈 《夷坚三志己·李克己井梦》:“ 乐平 梅林 李克己 ,自少攻苦为学,鋭心进取,然未尝登名。 庆元 乙卯,当科詔之下,祈梦於 五显祠 ,连夕无所感。”
"科诏"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
指国家法律体系与皇帝颁布的诏令共同构成的政令规范。例如《三国志·魏志·程晓传》提到"法造於笔端,不依科詔",这里强调法律不应脱离既定的科诏体系。
特指皇帝针对科举考试发布的专项政令,包括:
《科诏》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科”和“诏”。它的意思是指由官方或权威机构颁发的科举考试的通告或命令,用于指导考生参加科考。
《科诏》的第一个字“科”是由部首“禾”和“果”的组合构成,它的总笔画数为九画。
《科诏》的第二个字“诏”是由部首“讠”和“召”的组合构成,它的总笔画数为十一画。
《科诏》的繁体写法为「科詔」。
古时候,《科诏》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根据历史演变,汉字的形态有所变化,但仍可辨认。
1. 考生们纷纷赶着去拜读发布的《科诏》。
2. 考官严肃地宣读《科诏》,考生们心情紧张。
1. 科举:历史上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
2. 诏书:君主或官方颁布的法令、命令,传递政令的一种方式。
3. 科考:科举考试,即帝王朝廷通过科举选拔官员。
科令、选拔通知、考试通知
自由选拔、自主考试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