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法律與诏令。《三國志·魏志·程曉傳》:“法造於筆端,不依科詔;獄成於門下,不顧覆訊。”
(2).指關于科舉的诏令。 宋 蘇轼 《監試呈諸試官》詩:“每聞科詔下,白汗如流瀋。” 宋 洪邁 《夷堅三志己·李克己井夢》:“ 樂平 梅林 李克己 ,自少攻苦為學,鋭心進取,然未嘗登名。 慶元 乙卯,當科詔之下,祈夢於 五顯祠 ,連夕無所感。”
"科诏"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
指國家法律體系與皇帝頒布的诏令共同構成的政令規範。例如《三國志·魏志·程曉傳》提到"法造於筆端,不依科詔",這裡強調法律不應脫離既定的科诏體系。
特指皇帝針對科舉考試發布的專項政令,包括:
《科诏》是一個漢語詞彙,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科”和“诏”。它的意思是指由官方或權威機構頒發的科舉考試的通告或命令,用于指導考生參加科考。
《科诏》的第一個字“科”是由部首“禾”和“果”的組合構成,它的總筆畫數為九畫。
《科诏》的第二個字“诏”是由部首“讠”和“召”的組合構成,它的總筆畫數為十一畫。
《科诏》的繁體寫法為「科詔」。
古時候,《科诏》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根據曆史演變,漢字的形态有所變化,但仍可辨認。
1. 考生們紛紛趕着去拜讀發布的《科诏》。
2. 考官嚴肅地宣讀《科诏》,考生們心情緊張。
1. 科舉:曆史上的一種選拔官員的制度。
2. 诏書:君主或官方頒布的法令、命令,傳遞政令的一種方式。
3. 科考:科舉考試,即帝王朝廷通過科舉選拔官員。
科令、選拔通知、考試通知
自由選拔、自主考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