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蒲菜的意思、蒲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蒲菜的解释

即香蒲。嫩时可食。 宋 苏辙 《游泰山·岳下》诗:“腥羶及鱼鳖,琐细或蒲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蒲菜,又称蒲笋、蒲儿菜,指香蒲科植物香蒲(Typha spp.)的嫩假茎或地下匍匐茎的白色部分,是一种传统的水生蔬菜。其释义及特点如下:

一、植物学定义

蒲菜特指香蒲属植物基部嫩白的茎干。香蒲多生于湖泊、沼泽等浅水区域,其幼嫩茎髓洁白脆嫩,水分充足,具有独特的清香。根据《中国植物志》,香蒲广泛分布于中国南北水域,其可食部分为未完全伸展的叶鞘包裹的嫩茎。

二、食用部位与特征

  1. 形态特征

    蒲菜呈圆柱形,长约30-60厘米,直径约1-2厘米,外层具淡绿色叶鞘,内里为乳白色髓心,质地脆嫩似笋,故别名“蒲笋”。

  2. 风味特性

    口感清甜爽脆,带有水生植物的淡雅清香,烹饪后易吸收汤汁滋味。明代《救荒本草》记载其“味甘,性平”,是重要的救荒食材。

三、烹饪与文化应用

蒲菜为淮扬菜系经典食材,尤以江苏淮安“开洋蒲菜”为代表。其经典做法包括:

四、历史与文献记载

蒲菜食用历史可追溯至先秦。《诗经·大雅·韩奕》中“其蔌维何?维笋及蒲”即指蒲菜与竹笋并列为宴席佳蔬。汉代《尔雅》注疏称“蒲,深蒲也……嫩茎可为菹”,说明其可腌制食用。

五、营养价值

现代研究显示,蒲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C及钾、钙等矿物质,低热量且具清热利湿功效。《中华本草》记载其“利水消肿,凉血解毒”,符合传统药食同源理念。


参考来源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香蒲属条目
  2. 明代朱橚《救荒本草》卷下
  3.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中国烹饪百科全书》
  4. 汉代郭璞《尔雅注》释草篇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水生植物卷

网络扩展解释

蒲菜是香蒲科香蒲属多年生水生植物的嫩假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营养价值,具体解析如下:

一、基本定义

蒲菜学名为香蒲(Typha latifolia L.),其可食用部分为嫩假茎或根状茎,因花序形似蜡烛,在贵州等地俗称水蜡烛。植株多生于沼泽、河湖浅水区,我国江苏、山东、云南、贵州等地为主要食用区。

二、别名与分布

不同地区对蒲菜的称呼多样,包括深蒲、蒲笋、草芽、蒲白、抗金菜等。其中“抗金菜”源自江苏淮安与南宋名将梁红玉的传说。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南方水乡,尤以江苏淮安月湖天妃宫一带品质最佳,因水土条件优越,产出的蒲菜茎粗白嫩。

三、历史典故

蒲菜入馔历史超两千年,《周礼》中已有“蒲菹”记载,明代《西游记》称其为“蒲根菜”。淮安蒲菜更因南宋抗金时期成为军民食物来源,被赋予文化象征意义。

四、营养价值与功效

  1. 营养成分: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钙、磷,具有低脂特点;
  2. 药用价值:性凉味甘,可清热利水、凉血解毒,主治小便赤黄、口腔溃疡等症;长期食用可固齿明目、抗衰老;
  3. 经济用途:老茎叶可用于造纸、编制蒲席,果实冠毛可制保暖填充物。

五、食用文化

蒲菜口感脆嫩清香,可炒、烩、做汤,经典菜品如淮安“开洋蒲菜”、云南“草芽米线”。因其时令性强且采摘难度高,市场价可达18元/斤,属名贵特产蔬菜。

若需了解具体菜品做法或药用配伍,可进一步查阅相关地方菜谱或中医药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暗将邦选鞭炮表着补漏订讹撮取倒动彫瘁调值独峰驼对答方枘圜凿法元蜚蠊蜂虿入怀,随即解衣风励逢源规谟鬼使神差滑利蝗蝻伙器降薄降替谏囊交姤基层矜荡金箭九僧诗沮格峻却看财奴扩展懒懒摊摊链条醽醁陇蜀陋才礞石摩拟农禾剽尘轻碧曲讳绕弯子三等分角问题社会青年松飈题红叶通呈通侠外馆无及伍老小游神小院歇斯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