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枋政的意思、枋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枋政的解释

执掌政权。《明史·许誉卿华允诚等传赞》:“ 崇禎 时,僉壬相继枋政,天下多故,事之可言者众矣。” 清 全祖望 《经史问答》:“ 孔子 为士,先儒疑焉。或谓 阳虎 当时枋政,虽陪臣而儼以大夫自居,圣人亦逊以应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枋政”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语义色彩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执掌政权。从词源构成来看,“枋”通“柄”字,本义为木柄,引申为权柄、执掌之意,与“政”组合后形成动宾结构,特指对国家政权的掌控。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文献,李纲《上道君太上皇帝》中“枋政者二十年”即用此义,意指长期执掌朝政。《宋史·职官志》中“宰执枋国”的表述,与“枋政”属同源用法,均指向权力中枢的运作。清代赵翼《廿二史札记》考证指出,这类用法的“枋”字在宋元典籍中多作“柄”解,属于古代政治术语的特殊用字现象。

现代权威辞书《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6153页明确标注:“枋政,犹柄政。谓执掌政权。”这一释义延续了该词在历史语境中的政治属性。在当代语言实践中,“枋政”主要作为历史研究术语出现,常见于宋史研究及古代政治制度相关论著中。

网络扩展解释

“枋政”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需结合权威文献及用法进行辨析:

  1. 主要含义
    根据《明史》等古籍记载,“枋政”意为执掌政权。例如《明史·许誉卿华允诚等传赞》中提到“僉壬相继枋政”,指小人接连掌权导致时局动荡。这一释义被《汉典》等权威工具书收录,且多用于描述政治权力更迭的中性语境。

  2. 争议性释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解释为“政治腐败或官员贪污”,但该用法缺乏古籍直接例证支持,可能是对“小人掌权导致腐败”现象的引申联想,需谨慎使用。

  3. 词源与结构

    • “枋”原指木材,引申为权力象征(如古代官员笏板的材质);
    • “政”即政治、政权,二者组合形成对执政权力的隐喻。

建议:在学术或历史文献解读中,优先采用“执掌政权”的释义;若涉及引申义,需结合上下文明确语境。可参考《明史》原文进一步分析具体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

辨复辩学伯通桥波委云集不处槽床蝉鬟驰龄楚梦大暑断科房中反身代词風裏楊花锋生高就功课拱手而降绲淆郭履孩子头瀚漫荒子画一法混潡荐告郊享解剖寄命津涉棘涩酒肆击危几政苦瓠老泥垒舍量定辽险螺蛳壳里做道场率醵马百六悯哀冥臣欧吐抛声调嗓清贵遒润曲备桡沮闰徵塞井焚舍神话故事神岳舍缘豆霜碛丝绦司训屯札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