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可手的意思、可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可手的解释

合手;称手。《艺文类聚》卷六九引 晋 张翰 《杖赋》:“方圆适意,洪细可手。”《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康六年》:“ 翰 弯弓三石餘,矢尤长大, 皝 为之造可手弓矢。” 胡三省 注:“可手,便手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可手"是汉语中一个复合结构的形容词性短语,由能愿动词"可"与名词"手"组合而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的释义框架,该词包含三层语义:

一、本体词义 指器物尺寸与手掌比例相协调的性状特征,强调物体体积或重量适合单手抓握。其核心语义源自《齐民要术·种槐柳》"截法可手大则不合用"的记载,描述工匠选择木材时需符合手掌持握标准。

二、结构特征

  1. 构词方式属"能愿动词+器官名词"的偏正结构(参考《汉语语法纲要》,王力著)
  2. 语法功能多作定语或补语,如"可手之器""削斫可手"

三、语义演变 该词在历时演变中衍生出两类引申义:

  1. 操作便利性:如《考工记》郑玄注"可手执之工"
  2. 工艺适配度:北宋《营造法式》"各随可手而造"

现代汉语中多保留其本义,常见于工艺美术、器物设计等专业领域。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特别标注其作为专业术语的古今词义延续性。

网络扩展解释

“可手”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与使用场景如下:

基本解释

“可手”指事物或工具合手、称手,即使用起来顺手、合适,符合操作需求。该词由“可”(能够)和“手”(掌握)构成,强调易操作性和适应性。


来源与文献依据

  1. 古代典籍

    • 晋代张翰《杖赋》中记载:“方圆适意,洪细可手”,描述器物尺寸合手,使用舒适。
    • 《资治通鉴》提到慕容皝为武将造“可手弓矢”,指弓箭符合使用者手感和需求,胡三省注释“可手,便手也”。
  2. 现代应用
    现代语境中,“可手”可形容工具、任务或人的能力,例如“可手参数”(便于调节的系统)或“小猫可手不肯现身”(引申为难以掌控)。


使用场景与示例


近义词与反义词


“可手”强调事物与使用者之间的适配性,既可用于具象器物,也可引申至抽象能力或情境。其用法古今贯通,兼具实用性与文学性。

别人正在浏览...

暗盘柏梯傍犯宝界别观柄坐避邪博嘴长寿赤组疮痂垂钩促中点球决胜法遏抑飞谤讽呗烽火相连感怀管韵龟图含哺鼓腹好色之徒恒交后患无穷胡非胡考鹘仑惛眊健笔金仙倦勤军工开敷科头跣足狼性雷公琴矛叉默而识之盘用偏至蚍蜉撼大树披靡辟喻樵苏客骑步赏赙山水诗稍瓜石手军适逸水剑淑贞四难琐事通旅王夏为渊敺鱼,为丛敺爵叶律薪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