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平钝的意思、平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平钝的解释

平庸迟钝。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至使膏腴子弟,耻文不逮,终朝点缀,分夜呻吟,独观谓为警策,众覩终沦平钝。” 清 吴汝纶 《答严几道》:“但此诸书,必高材秀杰之士,乃能治之;若资性平钝,虽无西学,亦未能追其涂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平钝是汉语中具有双重语义特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形结构与历史演变两个维度解析。《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平坦而不锋利”,既指物体表面无锐角,亦形容人的思维或才能平庸无突出表现。

从词源学角度分析,“平”源于甲骨文象形字,本义为地势无起伏;“钝”在《说文解字》中释作“不锐也”,二者结合后形成矛盾修辞,既保留物理属性又衍生出社会评价功能。《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最早见于《南齐书·文学传论》,用以批评文风缺乏锋芒。现代语义发展出三层递进内涵:

  1. 器物属性:指刀具、器物边缘弧度平缓,切削力弱,如“这把裁纸刀刃口平钝”
  2. 能力评价:形容人反应迟缓或技艺不精,《辞源》引宋代笔记称“其人工书画而笔法平钝”
  3. 美学范畴:在文艺批评中特指作品缺乏戏剧张力,如清人诗话评某些律诗“起承平钝,未见警策”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该词在医学文献中偶见引申用法,《中医大辞典》记录有用“脉象平钝”描述气血运行滞缓的症候,此为专业领域的特殊语义迁移现象。

网络扩展解释

“平钝”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平钝”由“平”(平庸、普通)和“钝”(迟钝、不敏锐)组合而成,整体意为平庸迟钝,常用来形容人的思维、言辞或事物的状态缺乏活力、创造力或新意()。

二、使用场景

  1. 形容人的思维或能力:
    例如批评某人资质普通、反应迟缓,如清代吴汝纶在《答严几道》中提到“资性平钝”者难以深入研读某些书籍()。
  2. 形容文学或艺术表现:
    南朝文学评论家钟嵘在《诗品》中用“平钝”评价某些作品流于平庸,缺乏精妙之处()。

三、古籍引用与示例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五、补充说明

“钝”单独使用时,还可表示器物不锋利(如“刀钝”)或性格笨拙(如“愚钝”),但“平钝”更侧重综合性的平凡与迟滞特质()。

总结来说,“平钝”多用于书面语境,带有批评色彩,需结合具体场景理解其针对性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啊唷百步穿杨卑促贬罚边羡伯母倡讴城壖弛狱筹办传胪传问大士短计娥魄飞杭干玃感伤供办恭恪冠裾官纱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故编后郑欢噱护胸集藏激潮举撮决决剧口空论旷迈贶遗蜡种鲁般尺毛司骈胁孅阿铅印跷身怯慑入室昇堂三箓山户时间性示优适远寿头寿脑双鬟舒豁思归张翰碎役太过堂檐滩涂天末外国佬吴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