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渴暍的意思、渴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渴暍的解释

口渴,暑热。 唐 元结 《寒泉铭》:“於戏寒泉,瀛瀛江渚,堪救渴暍,人不之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渴暍(kě yē)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由“渴”与“暍”二字组合而成,专指因高温缺水导致的严重生理状态,兼具“干渴”与“中暑”的双重含义。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的详细解释:


一、单字本义溯源

  1. 渴(kě)

    《说文解字》释为“尽也”,本义指水尽干涸,引申为口干欲饮。《玉篇·水部》明确记载:“渴,饥渴也。”指人体对水分的迫切需求 。

  2. 暍(yē)

    《说文解字》注:“伤暑也”,即因暑热而致病。《淮南子·人间训》高诱注:“暍,暑热之气也。”强调高温环境对人体的伤害 。


二、复合词释义

渴暍作为合成词,最早见于汉代文献,其核心含义为:


三、文化背景与用例

  1. 医学文献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提及暑邪致病时,将“渴暍”与“热病”关联,视为暑热伤津的典型表现 。

  2. 文学意象

    唐代诗人杜甫《夏日叹》中“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暗含渴暍之苦,反映民生疾苦的象征传统 。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ISBN 978-7-5326-4290-6,第6册第1443页。
  2.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11424-4,第1821页。
  3. 汉典“渴暍”词条(基于《汉语大词典》释义): www.zdic.net/hans/渴暍
  4.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说文解字》检索: www.ncpssd.org/dictionary
  5.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淮南子》原文库: ctext.org/huainanzi

(注:部分古籍原文需通过专业数据库验证,建议优先参考纸质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渴暍”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较少使用,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拼音为kě yē,指口渴与暑热的双重状态,既包含生理上的干渴,也指因炎热天气导致的中暑或不适。

二、字义分解

  1. 渴(kě):
    • 本义为口干欲饮水,如《诗经》中“载饥载渴”。
    • 引申为“迫切”,如“渴望”。
  2. 暍(yē):
    • 指中暑或炎热,如《汉书》中“夏大旱,民多暍死”。

三、文献用例 唐代元结《寒泉铭》中“堪救渴暍,人不之知”一句,描述寒泉可解暑热与口渴,却未被世人知晓。

四、现代使用 该词多出现在古籍或文言文研究中,日常交流中常用“口渴”“中暑”等替代。若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如“渴尘万斛”)或扩展用法,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哀鸿满路襃许璧合珠连鼻息蔡莽操戈入室持辨斥放仓兄春醅跐蹬酢菜翠舘大雨滂沱耳挖恶札法拉第妃子風教箇把关内顾化覈见缓土劫后灰忌口衿抱进禄加官棘薪枯颅裤子雷骨买身躯耄期明豁目窕心与贫嘴恶舌倾耳细听弃之如敝屐泉客权量衢室肉干山脚赡恤韶龄使酒骂座水火相济,盐梅相成岁夜诉状台门天理人情贴标签瓦坯威弧五牙五子闲聒陷将西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