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烹饪赖水火而成,调味兼盐梅而用。喻人之才性虽各异,而可以和衷共济。《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天子置三公、九卿……本欲水火相济,盐梅相成,然后庶绩咸熙,风雨交泰。”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二:“﹝ 太公 伯夷 ﹞念王室之如燬,固欲起而救乱,思冠冕之毁裂,又恐因而阶乱,故水火相济,盐梅相成,各以一事自任。”
“水火相济,盐梅相成”是一个联合式成语,源自古代典籍,包含两层相辅相成的比喻意义:
一、本义与出处
二、引申含义
2.比喻人才协作
“水火相济”象征不同属性的事物互补(如刚柔并济),“盐梅相成”则特指贤臣辅佐君王治理国家,强调人才各有所长且需和谐共事。
例如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中,用此成语描述太公与伯夷共同辅佐周文王的情景。
三、应用场景
该成语多用于描述团队协作、社会治理等场景,强调差异性与互补性的统一。例如现代可比喻企业管理者与技术人员各展所长,推动项目成功。
补充说明
单独使用时,“盐梅相成”更侧重贤臣治国(如提及的“君王与臣子协作”),而“水火相济”可泛指引申为矛盾事物的平衡(如中医理论中的阴阳调和)。
《水火相济,盐梅相成》是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两种表面上看起来矛盾的事物互相融合、互相依赖,共同发挥作用,最终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它表达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补充、统一共生的关系。
《水火相济,盐梅相成》的成语拆分为:水(部首:水,笔画:4)、火(部首:火,笔画:4)、相(部首:目,笔画:9)、济(部首:水,笔画:10)、盐(部首:皿,笔画:8)、梅(部首:木,笔画:7)、相(部首:目,笔画:9)、成(部首:戈,笔画:5)。
《水火相济,盐梅相成》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学著作《庄子》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梅花和盐相互依存,通过相互补充,才能最终发挥出各自的作用。
《水火相濟,鹽梅相成》是这个成语的繁体写法。
在古时候的汉字书写中,成语《水火相济,盐梅相成》的写法并没有太大差异。
1. 这个项目需要技术和市场两方面的支持,只有水火相济,才能取得成功。
2. 两人性格迥异,但正是因为这种差异,才使得他们的团队水火相济,盐梅相成。
水火、相济、盐梅、相成。
和衷共济、互补、相得益彰。
水火不容、南辕北辙、势如水火。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