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褒许”。赞扬嘉许。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仰副来命,不敢不勉,过辱褒许,且愧且惧。” 清 曾国藩 《箴言书院记》:“自部曲之长,郡县之吏,暨百执事,片善微长,不敢自襮,而褒许随之。”
“襃许”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襃许”读作bāo xǔ,是“褒许”的异体写法,意为赞扬、嘉许。其中:
官方或正式场合的称赞
多用于上位者对下级的认可,或文人对德行的推崇。例如:
语义侧重
强调公开、正式的肯定,而非一般性夸奖,常见于古代书信、奏章或碑文中。
若在古籍中遇到“襃许”,需结合上下文判断是否为“褒扬认可”之义,并注意异体字现象。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进一步查证。
《襃许》(bào xǔ)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吩咐、托付、命令、叮嘱。它常常用于表达对他人的交代或请求。
《襃许》这个字由“衣”(衣服)部首和5个笔画组成。
《襃许》这个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最早记载于《周礼·春官宗伯》篇。在古代,该词用来指示对官员授予职权。
随着时间的推移,《襃许》逐渐演变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词汇,用于表示向他人提出请求、命令、或表达对他人的期望。
《襃许》的繁体字为「襃許」。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襃」字的写法略有不同。在《康熙字典》中,它的写法为「裦」。
1. 他襃许我照顾好这个孩子,好好教育他。
2. 老师襃许我们明天交作业。
一些常见的与《襃许》相关的词汇有:
1. 襃嘱(bào zhǔ):叮嘱、嘱咐。
2. 托付(tuō fù):把事情委托给他人负责。
3. 吩咐(fēn fù):口头命令、嘱咐。
4. 指示(zhǐ shì):命令、指令、表明方向。
与《襃许》有类似或相近意思的词汇有:
1. 吩咐(fēn fù)
2. 嘱托(zhǔ tuō)
3. 委托(wěi tuō)
4. 命令(mìng lìng)
与《襃许》相对的词汇是:
1. 不许(bù xǔ):禁止、不允许。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