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良医 岐伯 和 俞跗 的并称。亦喻指良医。 明 刘基 《赠陈光伯》诗:“ 岐 跗 不世出,人病莫能治。”
“岐跗”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岐跗”是古代两位著名医者岐伯和俞跗的合称,常用来比喻医术高明的医生。其中:
该词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例如明代刘基《赠陈光伯》诗云:“岐跗不世出,人病莫能治”,意为若岐伯、俞跗这样的名医不出现,百姓的疾病便无法医治。
“岐跗”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主要作为典故或学术讨论中的专有名词出现,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岐跗(qí fū)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脚步转向的地方”。
岐跗可以拆分为岐(山)和跗(足),其中岐的部首是山,跗的部首是足。岐跗共有11个笔画。
《说文解字》称,岐跗是一个古代典籍中的用法,用来描述行走时脚步方向的转折之处。
《岐跗》在繁体中的写法为「岐踦」。
在古代汉字中,岐跗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在《说文解字》中,岐跗的写法为「岐踦」。
1. 当我走到山脚下时,我迷失了方向,脚步在岐跗处停了下来。
2. 她的脚步十分稳健,从岐跗处可以看出她是个悠然自得的人。
1. 岐路:指分叉处,也可引申为选择困难的境地。
2. 岐阜:指山谷中的岭。
3. 跗骨:指脚底部的骨骼。
1. 交叉:指两条或多条线条在某一地点相互穿插或相交。
2. 转折:指行进、发展方向的突然变化。
直行:指行走过程中一直朝着同一方向前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