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刻峭的意思、刻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刻峭的解释

(1).亦作“ 刻陗 ”。高峻;挺拔。《文选·张衡<西京赋>》:“上辬华以交纷,下刻陗其若削。” 薛综 注:“刻陗,升高也。” 唐 解彦融 《雁塔》诗:“峥嶸彻倒景,刻峭俯无地。勇进攀有缘,即嶮恐迷坠。” 宋 苏洵 《木假山记》:“二峰者,庄栗刻峭,凛乎不可犯。”

(2).苛刻;严酷。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先生独不闻 秦 之时耶?……宰相刻峭,大理峻法。”

(3).文笔峻拔。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十:“ 唐 人能造奇语者,无若 刘梦得 作《连州厅壁记》云:‘环峰密林,激清储阴;海风殴温,交战不胜,触石转柯,化为凉颸……’盖前人未道者。不独此尔,其他刻峭清丽者,不可概举。”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刻峭”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层释义:

一、本义:形容高峻、挺拔

指山势、建筑等陡峭险峻的形态。例如:

二、引申义:形容性格或政策严酷

指为人苛刻、法令严厉。例如:

三、文学评价:文笔深刻峻拔

用于评价文章风格,指语言犀利、逻辑严密。例如:


提示:以上释义综合了古代文献用例及现代词典解释,具体使用需结合上下文。如需进一步了解近义词(如“峻峭”“严苛”)或反义词,可参考沪江词典等工具。

网络扩展解释二

刻峭

《刻峭》(kè xiāo)是一个汉字词,由刻和峭两个部分组成。

部首和笔画

刻字的部首是刀,笔画数为刀八。峭字的部首是山,笔画数为山八。

来源

刻字源自于甲骨文,古时候表示用刀在物体上做深浅不同的刻痕。而峭字源于篆书,原义为山势险峻、高耸。

繁体

《刻峭》在繁体中的写法分别为「刻嶠」。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刻字的形状有时会将刀八分为两部分展示,整个字形更加生动形象。另外,峭字在古代有崞字的写法,部分注重于突出山峰的高耸感。

例句

现代汉语中,我们可以使用《刻峭》这个词来形容刻画画面或文字时,对细节处理得非常精致而立体。例如:

这幅画的山水描绘得十分刻峭,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组词

与《刻峭》相关的组词有:刻画、刻意、峭壁、险峻。

近义词

近义词包括:峻峭、险峭、陡峭。

反义词

反义词可以是平缓、柔和。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