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ert oneself from loneliness or boredom] 指消除寂寞和烦闷
谁言易排遣?自分不胜任。——元好问《怀益之兄》
(1).排除,遣去;消遣。 唐 杜牧 《上宰相求湖州第三启》:“近者累得书,告以羈旅困乏,闻於他人,可为酸鼻,况於某心,岂易排遣。” 宋 史可堂 《蓦山溪》词:“如何排遣,赖有 高阳 徒。”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一折:“今日6*他母亲不在,我与大姐排遣去者。” 清 黄钧宰 《金壶泪墨·瑟园梦略》:“七情之鬱,不可排遣。”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十章:“这不习惯于孤寂的年青学生,不知如何排遣这寂静的夜晚。”
(2).犹斥逐。 唐 寒山 《诗》之一○四:“富儿会高堂,华灯何煒煌。此时无独者,心愿处其傍。不意遭排遣,还归暗处藏。”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排遣汉语 快速查询。
“排遣”是现代汉语中表示消解、疏解情绪的常用动词,其核心语义为通过具体行为或心理活动消除内心的负面情绪。《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消除寂寞、烦闷等不愉快的情绪”,强调通过主动方式转移注意力以缓解精神压力。
从构词法角度分析,“排”的本义为推开、除去(《说文解字》释作“挤也”),延伸出排除、消除的抽象含义;“遣”原指派遣、打发(《玉篇》注为“发也”),后引申为消磨时间。二者复合构成“排遣”,特指通过具体行为排解精神层面的困顿状态。《汉语大词典》收录的“排遣”书证显示,该词自唐代已用于表达消解愁绪之意,如白居易诗句“独有吟诗张太祝,十年不改旧官衔。更无人与游春展,犹自多情教舞衫”即暗含以诗作排遣仕途失意之情。
在实际语用中,“排遣”常与“寂寞”“愁绪”“烦闷”等抽象名词搭配,多用于书面语境。例如:“他在庭院中莳花弄草以排遣退休后的孤独感”。该词属于中性词汇,既可用于积极的心理调节(如通过运动排遣压力),也可描述消极的逃避行为(如借酒排遣愁思)。《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特别指出其使用场景多与个体心理调适相关,强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排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通过特定方式消除内心的负面情绪或孤独感,具体可从以下角度分析:
现代语境下,“排遣”的“斥逐”义已极少使用,需结合具体文本判断。如需更多古典用例,可参考《全唐诗》或宋代诗词集。
柏路百韵牋班虎标押裁排长公禅流车轶创筑出仕点定點留地势图恫吓封恨封堠逢时坟田负笈游学闺窗龟筴护犊子火挟家历假拟拣信生椒岸较若画一焦瘦价位机觉经部狂夫酹奠冷若冰霜炼力礼单离离蔚蔚零点流徒榴子盟质免辟蓬垢朴强疋歌嵌入签押染逮设誓失失慌慌受挫松筱彤驺土法退佃亡军详亮宵中邪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