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俗的意思、方俗的详细解释
方俗的解释
[local customs] 各地方的风俗
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勿方俗。——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详细解释
地方风俗。《汉武故事》:“天祭长八尺,擎日月,祭以牛。上依方俗礼之,方士皆以为夷狄鬼神,不宜在中国,乃止。”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湿水》:“ 祁夷水 西有 随山 ,山上有神庙,谓之 女郎祠 ,方俗所祠也。”《隋书·炀帝纪上》:“分遣使人,巡省方俗。” 清 吴伟业 《柳敬亭传》:“夫演义虽小技,其以辨性情,考方俗,形容万类,不与儒者异道。”
词语分解
- 方的解释 方 ā 四个角都是暗乃谋咝位蛄雒娑际侵苯撬谋咝蔚牧⑻澹骸模ㄒ喑啤胺阶印保!邸 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方根。平方。开方。 人的品行端正:方正。方直。 一边或一面:方向。方面。 地区,地域:地方。
- 俗的解释 俗 ú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俗尚。风俗。习俗。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俗名。俗语。俗曲。雅俗共赏。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
网络扩展解释
“方俗”是一个汉语词汇,指各地方的风俗,即不同地区特有的习俗或民间传统。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方俗”由“方”(指地方、区域)和“俗”(风俗、习俗)组成,合指地方性的风俗习惯。例如:
- 《柳敬亭传》中提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勿方俗”,强调说书需符合人物性情,避免流于地方俗套。
2.古籍出处与用法
该词在历史文献中多次出现,用以描述地方特色习俗:
- 《汉武故事》记载汉武帝依“方俗”祭祀,但因方士反对而停止;
-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提到“方俗所祠”的女郎祠,反映地方信仰;
- 《南史·循吏传》中“省方俗”指考察各地风俗。
3.近义词与相关概念
- 近义词:地方风俗、民风民俗。
-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可对比“通习”(普遍习俗)。
- 关联用法:常与“考方俗”“辨性情”搭配,用于学术或文学创作中强调地域特色。
4.现代应用
如今多用于学术或文学领域,描述文化研究中的地域差异,例如方言、节庆、饮食等习俗的差异。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来源:(沪江词典)、(汉语词典解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方俗(fāng sú)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方”和“俗”。
1. 拆分部首和笔画:
- “方”字的部首为“方块”,它有4个笔画。
- “俗”字的部首为“人”,它有9个笔画。
2. 来源:
“方俗”一词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之中。其中,“方”表示方面、方向,意味着普遍、一般、通行的;而“俗”则表示习俗、风俗、习惯,指的是人们日常行为中普遍存在的做法。
3. 繁体:
在繁体字中,“方”字和“俗”字分别写作“方”和“俗”。
4.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有些变化。然而,“方”字和“俗”字的基本形状与现代字体相似,区别主要在于一些细节。老式的字体可能会使用更多的笔画或者具有些许不同的形状。
5. 例句:
- 他没有受到方俗的限制,选择了与众不同的职业。
- 这种行为违背了社会的方俗,引起了很多争议。
6. 组词:
与“方俗”有关的其他词语包括:
- 方方面面
- 俗世间
- 俗气
7. 近义词:
与“方俗”的近义词包括:
- 通俗
- 常见
- 平凡
8. 反义词:
与“方俗”的反义词包括:
- 独特
- 不寻常
- 难见的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