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刻峭的意思、刻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刻峭的解釋

(1).亦作“ 刻陗 ”。高峻;挺拔。《文選·張衡<西京賦>》:“上辬華以交紛,下刻陗其若削。” 薛綜 注:“刻陗,升高也。” 唐 解彥融 《雁塔》詩:“峥嶸徹倒景,刻峭俯無地。勇進攀有緣,即嶮恐迷墜。” 宋 蘇洵 《木假山記》:“二峰者,莊栗刻峭,凜乎不可犯。”

(2).苛刻;嚴酷。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先生獨不聞 秦 之時耶?……宰相刻峭,大理峻法。”

(3).文筆峻拔。 宋 張邦基 《墨莊漫錄》卷十:“ 唐 人能造奇語者,無若 劉夢得 作《連州廳壁記》雲:‘環峰密林,激清儲陰;海風毆溫,交戰不勝,觸石轉柯,化為涼颸……’蓋前人未道者。不獨此爾,其他刻峭清麗者,不可概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刻峭”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層釋義:

一、本義:形容高峻、挺拔

指山勢、建築等陡峭險峻的形态。例如:

二、引申義:形容性格或政策嚴酷

指為人苛刻、法令嚴厲。例如:

三、文學評價:文筆深刻峻拔

用于評價文章風格,指語言犀利、邏輯嚴密。例如:


提示:以上釋義綜合了古代文獻用例及現代詞典解釋,具體使用需結合上下文。如需進一步了解近義詞(如“峻峭”“嚴苛”)或反義詞,可參考滬江詞典等工具。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刻峭

《刻峭》(kè xiāo)是一個漢字詞,由刻和峭兩個部分組成。

部首和筆畫

刻字的部首是刀,筆畫數為刀八。峭字的部首是山,筆畫數為山八。

來源

刻字源自于甲骨文,古時候表示用刀在物體上做深淺不同的刻痕。而峭字源于篆書,原義為山勢險峻、高聳。

繁體

《刻峭》在繁體中的寫法分别為「刻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刻字的形狀有時會将刀八分為兩部分展示,整個字形更加生動形象。另外,峭字在古代有崞字的寫法,部分注重于突出山峰的高聳感。

例句

現代漢語中,我們可以使用《刻峭》這個詞來形容刻畫畫面或文字時,對細節處理得非常精緻而立體。例如:

這幅畫的山水描繪得十分刻峭,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

組詞

與《刻峭》相關的組詞有:刻畫、刻意、峭壁、險峻。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峻峭、險峭、陡峭。

反義詞

反義詞可以是平緩、柔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