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刻峭的意思、刻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刻峭的解釋

(1).亦作“ 刻陗 ”。高峻;挺拔。《文選·張衡<西京賦>》:“上辬華以交紛,下刻陗其若削。” 薛綜 注:“刻陗,升高也。” 唐 解彥融 《雁塔》詩:“峥嶸徹倒景,刻峭俯無地。勇進攀有緣,即嶮恐迷墜。” 宋 蘇洵 《木假山記》:“二峰者,莊栗刻峭,凜乎不可犯。”

(2).苛刻;嚴酷。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先生獨不聞 秦 之時耶?……宰相刻峭,大理峻法。”

(3).文筆峻拔。 宋 張邦基 《墨莊漫錄》卷十:“ 唐 人能造奇語者,無若 劉夢得 作《連州廳壁記》雲:‘環峰密林,激清儲陰;海風毆溫,交戰不勝,觸石轉柯,化為涼颸……’蓋前人未道者。不獨此爾,其他刻峭清麗者,不可概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刻峭在漢語中為形容詞,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一、本義:形容雕刻或文筆的深刻銳利

指雕刻技法或文學描寫中呈現的深刻、鋒銳風格。

例證:

《漢語大詞典》釋義為“形容筆墨或言辭深刻有力”,如“文風刻峭”指文章筆鋒犀利,剖析入微。


二、引申義:形容性情或法令的嚴苛峻厲

用于描述人的性格苛刻嚴厲,或律法制度的嚴酷無情。

例證:

《辭源》指出“刻峭”可指“性情苛刻”,如《漢書·酷吏傳》中“用法刻峭”形容執法嚴酷。

清代學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釋“刻”為“急遽不容緩”,引申為行事作風的峻急。


三、文化内涵:關聯法家思想與批判精神

該詞隱含對嚴苛态度的批判,常與法家“嚴刑峻法”思想關聯,亦反映文學中對社會現實的尖銳揭露。

例證:

現代語言學家王力在《古代漢語》中分析,“刻峭”的貶義傾向源于儒家對“仁厚”的推崇,反襯法家治理的冷峻。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第3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2.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年。
  3.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2013年重印本。
  4.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

網絡擴展解釋

“刻峭”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層釋義:

一、本義:形容高峻、挺拔

指山勢、建築等陡峭險峻的形态。例如:

二、引申義:形容性格或政策嚴酷

指為人苛刻、法令嚴厲。例如:

三、文學評價:文筆深刻峻拔

用于評價文章風格,指語言犀利、邏輯嚴密。例如:


提示:以上釋義綜合了古代文獻用例及現代詞典解釋,具體使用需結合上下文。如需進一步了解近義詞(如“峻峭”“嚴苛”)或反義詞,可參考滬江詞典等工具。

别人正在浏覽...

安存背珥部寄燦铄長股逞智馳風沖凝打傷墊腳凳鬥殺貳醮泛潮方介風袖佛旨負固負盟幹嗌管華歸慮歸全反真海伯華節嘉采湔裳簡單明了艱苦卓絕計出無奈京二胡警聯鏡心棘圍鎖院吉祥止止居亭主連蟲陸連裾露第買功鳴鶴之應迷誘目觀惱恨排窠圻甸傾敗驅牧散氏盤上花台石弓爽練四載棠茇通目推曆拖油瓶歪嘴和尚瞎念經王山人望舒荷卧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