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楅衡的意思、楅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楅衡的解释

加在牛角上的横木。用以控制牛以防触人。一说楅设于角,衡设于鼻。《诗·鲁颂·閟宫》:“秋而载尝,夏而楅衡。” 朱熹 集传:“尝,秋祭名。楅衡,施於牛角,所以止触也。”《周礼·地官·封人》:“凡祭祀,饰其牛牲,设其楅衡。” 郑玄 注:“楅设於角,衡设於鼻。” 汉 张衡 《东京赋》:“物牲辩省,设其楅衡。” 宋 苏洵 《衡论·御将》:“蹄者可驭以羈紲,触者可拘以楅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楅衡(拼音:bī héng)是古代用于约束牲畜的木质器具,特指加装在牛角上的横木装置。该词由“楅”与“衡”组合而成,具体释义如下:

  1. 字义解析

    • 楅:《说文解字》释为“以木有所逼束”,即用木料对物体进行限制,特指防止牛角触人的横木。
    • 衡:本义为绑在牛角或车辕前的横木,后引申为平衡、控制之意。

      二字连用,专指控制牛只行动的农具。

  2. 功能与形制

    楅衡是周代祭祀礼仪中的重要工具,用于固定祭牛头部,防止其挣扎。《周礼·地官》记载:“凡祭祀,饰其牛牲……设其楅衡”,表明其与祭祀礼制的密切关联。其结构为两段带孔木条,通过绳索贯穿固定于牛角根部,限制牛头摆动幅度。

  3. 历史演变

    先秦时期,楅衡多用于宗庙祭祀的“牺牛”。汉代《盐铁论》提到“楅衡之设”逐渐从礼器扩展至农耕场景,成为农夫约束耕牛的实用工具。宋代以后,随着金属农具普及,木质楅衡的使用减少,但在部分偏远地区仍可见类似装置。

  4. 文献例证

    • 《诗经·鲁颂·閟宫》“夏而楅衡”描述祭祀前对牛牲的准备工作。
    • 清代考据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强调楅衡“非仅束角,实为驯畜之始”,体现古代畜牧管理的智慧。

参考资料: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周礼注疏》(中华书局整理本)、《中国农具发展史》(农业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楅衡”是古代用于控制牛的一种工具,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楅衡指加在牛角上的横木,用于防止牛顶撞人。部分文献中,“楅”特指牛角上的横木,而“衡”可能指穿在牛鼻间的绳索或横木,两者共同起到约束作用。

二、用途与文献记载

  1. 祭祀场景
    古代祭祀时,会在牛角上设置楅衡以装饰和控制牛牲,如《周礼·地官·封人》记载:“凡祭祀,饰其牛牲,设其楅衡。”
  2. 农事管理
    夏季为牛安装楅衡,秋季用于祭祀,如《诗经·鲁颂·閟宫》提到:“秋而载尝,夏而楅衡。”

三、延伸说明

“楅衡”中的“衡”本义为绑在牛角或车辕前的横木(参考“衡”的原始含义),后衍生出“秤杆”“衡量”等抽象含义,但“楅衡”一词仍保留其具体器物功能。

四、相关辨析

需注意与“窐衡”(指简陋房屋的门框结构)、“阬衡”(形容枝条重叠倾斜)等词区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看《诗经》《周礼》等文献原文或汉典等权威释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宝章北宫碧瑶杯钵单不落窠臼鬯通朝斯夕斯沉没抽分翠杓挫角媒人抚绥万方岪蔚干冰攱阁皓雪和合四象画地黄梅雨黄腾腾互跪街号巷哭嗟伤舅嫂骏骏开动机器刻顷空隙老祖宗镣铣领东里谈鸾氛马口铁免税店绵衣木葱内恕排科剽窃驱涌日陵月替赏不踰时山越身显名扬师祭疏俭顺极孙络缩印田野团防局橐佗刓缪位地兀良乌柳显授西道谐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