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楅衡的意思、楅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楅衡的解释

加在牛角上的横木。用以控制牛以防触人。一说楅设于角,衡设于鼻。《诗·鲁颂·閟宫》:“秋而载尝,夏而楅衡。” 朱熹 集传:“尝,秋祭名。楅衡,施於牛角,所以止触也。”《周礼·地官·封人》:“凡祭祀,饰其牛牲,设其楅衡。” 郑玄 注:“楅设於角,衡设於鼻。” 汉 张衡 《东京赋》:“物牲辩省,设其楅衡。” 宋 苏洵 《衡论·御将》:“蹄者可驭以羈紲,触者可拘以楅衡。”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楅衡”是古代用于控制牛的一种工具,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楅衡指加在牛角上的横木,用于防止牛顶撞人。部分文献中,“楅”特指牛角上的横木,而“衡”可能指穿在牛鼻间的绳索或横木,两者共同起到约束作用。

二、用途与文献记载

  1. 祭祀场景
    古代祭祀时,会在牛角上设置楅衡以装饰和控制牛牲,如《周礼·地官·封人》记载:“凡祭祀,饰其牛牲,设其楅衡。”
  2. 农事管理
    夏季为牛安装楅衡,秋季用于祭祀,如《诗经·鲁颂·閟宫》提到:“秋而载尝,夏而楅衡。”

三、延伸说明

“楅衡”中的“衡”本义为绑在牛角或车辕前的横木(参考“衡”的原始含义),后衍生出“秤杆”“衡量”等抽象含义,但“楅衡”一词仍保留其具体器物功能。

四、相关辨析

需注意与“窐衡”(指简陋房屋的门框结构)、“阬衡”(形容枝条重叠倾斜)等词区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看《诗经》《周礼》等文献原文或汉典等权威释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楅衡(běnghéng)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楅衡是一个汉字词组,意为“权衡”或“考量”。这个词通常用来描述在做决策或做出判断时需要权衡各种因素的情况。 拆分部首和笔画 楅衡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木(mù)部,右边是行(háng)部。它一共有12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楅衡是一个古代汉字词组,具体的来源和出处目前尚不清楚。在繁体字中,楅衡保持相同的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楅衡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具体细节可能因时代而异,但整体结构基本保持一致,即由木部和行部组成。古代的楅衡可能在形状和书写风格上与现代有所不同。 例句 1. 在做决策时,我们需要对利弊进行楅衡。 2. 考虑到各种因素,我们必须仔细楅衡。 组词 楅衡作为一个词组,通常不与其他单字合并构成新词。但可以通过与其他词语的组合形成新的词语。 近义词 权衡、考量、衡量 反义词 不加以考虑、不计较、不衡量

别人正在浏览...

白衣宰相鯾子驳马场面上炽煽窜谋典美斗山惰嬾繁秾風風傻傻高勋光灿鼓足黑蛟螭惶惭惠色假节降精检押焦明讥斥劫劫巴巴敬恭扃扃及属举措失当拘管看扁快晴诳报丽辞轮台诏马刍貌合行离牛头不对马嘴的出处千里始足下鞘子锲薄清昼丘民热处理稔乱认死扣子三浣沙井商洛瘮懔施巧拾踊水运绦儿台坊贪悭屯兵脱不了身慰诲伪言五音儿小谢写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