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刻露的意思、刻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刻露的解释

犹毕露。 宋 欧阳修 《丰乐亭记》:“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血脉要贯通,而发挥忌刻露。” 游国恩 等《中国文学史》第五编第二章第二节:“﹝ 柳永 词﹞凡铺叙景物,倾吐心情,大都层次分明,语意刻露,绝少掩饰假借之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刻露"是现代汉语中具有文学色彩的书面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事物特征或情感状态以鲜明直接的方式表露于外。该词由"刻"(深刻、明显)与"露"(显露)两个语素复合构成,形成"深刻显露"的叠加语义效果。

在具体使用中,"刻露"常呈现两种语境特征:

  1. 描写自然景观时,多指地形地貌的棱角分明,如《汉语大词典》记载的典型用法"山骨刻露,峰棱如削",形容岩石轮廓的锐利感;
  2. 用于人物描写时,通常指情感或性格的直白表露,例如文学作品中"悲愤之情刻露眉宇"的表述,强调情绪外显的强度。

此词语体上属于书面语范畴,相较于"显露""暴露"等近义词,更强调呈现方式的锐利感和不可掩饰性。据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学习词典》释义,其语义重心在于"不加掩饰地清晰展现",多用于需要强化表现力的文学描写场景。

网络扩展解释

“刻露”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kè lù,其核心含义指“完全显露、毫无保留地展现”。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字义拆解

    • 刻:本义为剖析、揭示,引申为深入触及本质。
    • 露:指显露、暴露。
      二者结合,表示“彻底表露,毫无遮掩”。
  2. 常见用法
    多用于描述自然景物或情感表达的直接性,例如欧阳修《丰乐亭记》中“风霜冰雪,刻露清秀”,描绘冬季景象的清晰冷冽。

二、文学与批评语境中的延伸

  1. 自然描写
    在古典文学中,常形容自然景物的鲜明状态。如冬季雪后山峦轮廓分明,称为“刻露清秀”。

  2. 文学创作批评
    清代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提到“发挥忌刻露”,强调诗词应含蓄而非直白。现代学者游国恩也指出柳永词“语意刻露”,指其情感表达过于外露,缺乏隐晦之美。

三、引申与争议

查字典将其归为成语,解释为“人的真实情感在特殊情境下暴露”(如本性毕露)。不过这一用法在权威文献中较少见,可能属于现代引申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四、总结

“刻露”兼具中性(客观描述)与贬义(缺乏含蓄)色彩,需根据上下文理解。建议参考《丰乐亭记》等原文例句,体会其实际应用场景。

别人正在浏览...

白舫把酒持螯摽采博浪沙鋋矛酬纳春铨淬励粗袍粝食待到怠戏豆分瓜剖端妙度支幡旆沸井逢辰凤协鸾和负愧干干脆脆蛤精疾归死骨在蒿箭鸿郤陂虎狼之势夹私精盐聚沙之年克丝謉诨老鷄头帘政裂鼻零榆瘰疬缕脍马见愁年年岁岁刨治棚架前家耆臣器食岐辙缛彩飒尔散心酾沈淡灾山狙师表霜飇睡懒觉说序笋舆逃尧凸凸囊囊图志晚来卫生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