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乡在外期间。 唐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诗:“客里故人尊酒别,天涯游子弊裘寒。” 宋 刘一止 《洞仙歌·梅》词:“行人怨,角声吹老,叹客里,经春又三年。” 元 姚燧 《次韵时中》:“ 淮南 数日将寒食,客里三春尚腊衣。”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贫中聚散思亲串,客里行藏感岁华。”
“客里”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kè lǐ(注音:ㄎㄜˋ ㄌㄧˇ),其核心含义指离乡在外期间,常用于描述身处异乡或陌生环境的状态。
基本含义
由“客”(他乡作客)和“里”(所处范围)组成,字面意为“在异乡的居所”,引申为漂泊在外、暂居他乡 的生活状态。例如古诗中“客里三春尚腊衣”,即表达游子寒冬仍着单衣的凄凉感。
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作品中,表现以下情感:
现代延伸
虽为古汉语词汇,但现代仍可用于书面或诗意表达,如描述留学生活、异地工作等情境,隐含对故乡的思念或身在他乡的疏离感。
“客里”既是地理空间的“他乡”,也承载了时间维度的“客居岁月”,常与羁旅愁思、人生况味等情感关联,是中文诗词中典型的意象词汇。
《客里》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于表示某人或某物在他人的家中、他人所在的地方。它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客」和「里」。
「客」的拆分部首是「宀」,它的总笔画数是9。而「里」的拆分部首是「田」,它的总笔画数是7。
《客里》一词的来源比较广泛,它既可以指代他人的家,也可以指代他人所在的地方。这个词语通常是用来表达与自己的关系较远、不熟悉或陌生的环境。
《客里》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客裡」。
在古代,「客里」这个词的写法会有一些变化,例如:「客裏」、「客裏」或「客刐」等。
以下是一些使用「客里」这个词的例句:
1. 在这陌生的客里,我感到有些不安。
2. 老张已经离开自己的家,踏上了陌生的客里。
3. 客里的人们对我很友好,让我感到温暖。
与「客里」相关的组词有:「客户」、「里外」、「客观」。
与「客里」近义的词语是:「他方」、「异地」、「外地」。而与之反义的词语则是:「故乡」、「家中」、「自己的地方」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