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管籥的意思、管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管籥的解释

亦作“筦籥”。1.两种乐器名。《孟子·梁惠王下》:“管籥之音。” 赵岐 注:“管,笙;籥,簫。或曰籥若笛,短而有三孔。”《荀子·乐论》:“竽笙簫和,筦籥发猛。”亦泛指乐器或音乐。 宋 岳珂 《桯史·馆娃浯溪》:“闻管籥者,民喜而相告。” 清 陈维崧 《寿武林徐世臣贤配邵孺人六十》诗:“设帨九天喧管籥,穪觴七郡倾壶榼。”

(2).锁匙。籥,通“ 钥 ”。《礼记·月令》:“﹝孟冬之月﹞脩键闭,慎管籥。” 郑玄 注:“管籥,搏键器也。” 孔颖达 疏:“以铁为之,似乐器之管籥,搢於鏁内以搏取其键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天子巡狩,诸侯辟舍,纳筦籥,摄衽抱机,视膳於堂下。”《南齐书·百官志》:“府置丞一人。掌宫城管籥。” 清 唐甄 《潜书·两权》:“百金之贾,必有居处,以安妻子,固管籥,结邻里,无盗窃之虞,乃可以转贩于四方。”

(3).指用锁加以锁住。《晏子春秋·杂上一》:“管籥其家者纳之公,财在外者斥之市。”

(4).比喻事情的关键。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文》:“非鄙无因而生,侵侮何从而入?此亦持德之管籥,尔其谨哉。”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未有玉不莹而为宝,人无学而称贤,盖持身之管籥,进德之舟船,响如鐘而待叩,明似镜以长悬,此其重於经术,寧降志於吾贤。”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管籥”是古代两种管乐器的合称,具体解释如下:

一、分释字义


  1. 指竹制吹奏乐器,形似笛,最初用玉制成,后改用竹,有六孔,长一尺。古代文献如《诗经》《孟子》中均有记载,常与“钟鼓”“弦乐”并称。例如《孟子·梁惠王下》提到“管籥之音”,即指此类乐器。


  2. 通“龠”,形似排箫的编管乐器,早期为三孔,后演变为六孔。它既是乐器,也指通风鼓火器的管状部件,后引申为“钥匙”之意(如“锁籥”)。

二、合称含义

“管籥”常连用,泛指古代管乐器,多用于祭祀、礼仪等场合。例如:

三、延伸意义

因“籥”与“钥”通假,部分文献中“管籥”也隐喻关键或控制权,但此用法较罕见。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说文解字》及《周礼》注疏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管籥的意思

《管籥》是一个汉字词汇,主要指古代乐器。它由两个部分组成:管和籥。在古代,管指的是唢呐,一种短音管乐器;籥则是指吹奏乐器时用来发声的竹管。

拆分部首和笔画

《管籥》的部首是竹(⺮),表示与竹相关;笔画数为11画。

来源和繁体

《管籥》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说文解字》,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的字书中。在繁体字中,管的写法为「筦」,籥的写法为「爚」。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中,《管籥》的写法为「管筥」。这是因为古代使用竹作为乐器的材料,而「筥」指的是用竹子制作的空心筒。

例句

1. 在音乐会上,演奏者吹奏着一把古老的《管籥》,回荡着悠扬的音乐。

2. 学乐器的小孩们正在学习如何吹奏《管籥》。

组词

吹奏、乐器、音乐会、演奏者

近义词

笛子、长笛、横笛

反义词

鼓、锣、弦乐器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