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严酷;苛刻严厉。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外集》:“霜焉雪焉,劲烈刻厉,翦击其枝叶,剥伤其肤理。” 明 方孝孺 《题周氏文后》:“宽裕有容者,誉人多过其实;刻厉疾恶者,取人多丧其真。”
(2).谓书法或文辞峭拔。 宋 苏轼 《书唐氏六家书后》:“ 率更 貌寒寝,敏悟絶人。今观其书,劲峻刻厉,正称其貌耳。”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三一:“品性温和的作家即使在震怒的时候也写不出十分刻厉的文章。”
(3).刻苦自励。《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三年》:“ 尔朱世隆 之初为僕射也。畏 尔朱荣 之威严,深自刻厉,留心几案,应接宾客,有开敏之名。”《明史·孙汝敬传》:“自此刻厉为学,纍迁侍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 王 归,弥自刻厉。”
“刻厉”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
指态度或行为过于严格,甚至带有冷酷无情的意味。
形容笔法、文章刚劲有力,锋芒毕露。
指自我鞭策,勤奋努力。
该词需结合语境理解,既可表负面意义的严苛,也可形容艺术风格的锐利,或褒义的自强精神。更多例证可参考古籍或权威词典。
刻厉(kè lì),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分别是“刻”和“厉”。它可以表示多个意思,下面将从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等方面进行介绍。
“刻”的部首是刀,它是一个动词,意思是用刀或刻刀在物体上雕刻或切割,它的笔画数是4。而“厉”的部首是历,它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严厉、严肃,它的笔画数是5。
“刻厉”的来源是《诗经·大雅·文王》中的一句诗:“秉钺持刻厥虎豹。”意思是指文王手持钺刻刻厉虎豹。后来,这个词被引申为非常严厉、严肃的意思。
在繁体字中,“刻厉”可以写作 “刻厲”。
在古代的汉字书写中,“刻”和“厉”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写法。例如,古代有一种写法将“刻”的刀旁写成“刂”,将“厉”的厂旁写成“厃”。
1. 他的话语刻厉入骨,让人不敢有丝毫怠慢。
2. 领导对待工作总是十分刻厉,追求完美。
刻板、严厉、严酷、严正、严峻
严格、严肃、严厉、严明、刻板、厉行
宽容、宽松、温和、和颜悦色、友善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