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烛天南的意思、明烛天南的详细解释
明烛天南的解释
[(snow) light shines south sky] (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烛:动词,照耀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清· 姚鼐《登泰山记》
词语分解
- 明烛的解释 .古时祭祀用的烛。《周礼·秋官·司烜氏》:“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明亮的烛。《楚辞·招魂》:“兰膏明烛,华鐙错些。”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燎薰鑪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
- 天南的解释 指岭南。亦泛指南方。 唐 白居易 《得潮州杨相公继之书并诗以此寄之》诗:“诗情书意两殷勤,来自天南瘴海滨。” 唐 周繇 《送杨环校书归广汉》诗:“天南行李半波涛,滩树枝枝拂戏猱。” 唐 戴叔伦
专业解析
"明烛天南"出自清代文学家姚鼐的散文名篇《登泰山记》,是一个极具画面感的文言短语。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字词解析
- 明:指雪光反射的明亮光芒。此处形容积雪在日照下异常光亮耀眼的状态。
- 烛:原意为火炬、蜡烛,名词。此处活用为动词,意为“照耀”、“照亮”。这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 天南:指天空的南面,或南方的天际。在《登泰山记》的具体语境中,指泰山南面的广阔天空或山野。
二、整体释义
“明烛天南”描绘的是这样一幅景象:泰山上的积雪在阳光照射下,反射出极其明亮的光芒,这光芒如此强烈,仿佛点燃的烛火一般,照亮了整个南方的天空或山野。 它生动地写出了雪后初晴时,阳光与积雪相互作用产生的壮丽、澄澈、光耀夺目的视觉效果,营造出一种宏大、开阔、清朗的意境。
三、语境与文学价值
此句出现在《登泰山记》描述作者在泰山日观峰观看日出的段落之后: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 背景:作者在寒冬(“戊申晦”即除夕)清晨于泰山日观亭观日出后,回望所见之景。
- 画面:“苍山负雪”写群山覆盖着白雪,“明烛天南”则聚焦于积雪反射阳光照亮南天的强烈光感。两句共同构成一幅苍茫雪山辉映南天的壮阔图景。
- 效果:此句运用了比喻(以“烛”喻雪光之亮)和夸张(照亮天南),语言精炼却极具表现力,是姚鼐“阳刚”文风与桐城派“雅洁”主张的体现,成为描写雪后山景的千古名句。
参考资料来源: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对“明”、“烛”(名词及动词用法)、“天”等字词的权威释义。
- 《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登泰山记》全文,特别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句的详细赏析,解析其意境、手法及文学价值。
- 姚鼐《惜抱轩诗文集》(中华书局):收录《登泰山记》原文,提供最准确的文本依据。
-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在论述清代散文及桐城派(姚鼐为代表)的章节中,分析《登泰山记》的艺术特色,其中“明烛天南”是重点例句。
- 《登泰山记》研究论文与权威注释本:众多学者对文中词句的训诂和艺术分析,共同确立了“明烛天南”的标准解释。
网络扩展解释
“明烛天南”是一个汉语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 读音:míng zhú tiān nán()。
- 含义:字面意为“(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其中“烛”为动词,意为“照耀”。出自清代姚鼐《登泰山记》中的“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二、用法与语境
- 文学描写:多用于描绘雪后或强光映照下,天空被照亮的景象,如“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 语法功能:作谓语,主体结构为动宾式。
-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使用频率较低。
三、词语分解
- 明烛:古指祭祀用的烛火,或泛指明亮的光源。
- 天南:原指岭南地区,此处引申为“南面的天空”。
四、补充说明
该成语现代较少使用,常见于古典文学赏析或特定语境下的修辞表达。如需更多例句或出处考证,可参考《登泰山记》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捱三顶五闇暝磋摩电视片诋呵短绠汲深断香零玉惇博屙金溺银饭堂愤风惊浪风驰电击封翁扶挟副食品福乡高粱帽子格候公海故步鬼目规拟国勋河纪痕路后儿睆睆鹣蟨解籍积垒就车隽永快门揆景澜沧江两清鳞错陵司礼序龙凤喜烛盲谷涅字辟如辟说匹遇孅啬千依万顺情人眼里出西施搔摩生结香虱蛊书档熟读深思死灰槁木四正四奇随遇而安贴晕卫侍闲钱媟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