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熟釜的意思、五熟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熟釜的解释

一种古炊具,釜内分格,可以同时烹调各味食物。《三国志·魏志·钟繇传》:“ 魏国 初建,为大理,迁相国, 文帝 在东宫,赐 繇 五熟釜,为之铭曰:‘於赫 有魏 ,作 汉 藩辅,厥相惟钟,实干心膂。’” 裴松之 注:“《魏略》: 繇 为相国,以五熟釜鼎范因太子铸之。釜成,太子与 繇 书曰:‘昔 有黄 三鼎, 周 之九寳,咸以一体使调一味,岂若斯釜五味时芳?’”亦省称“ 五釜 ”。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卜居》:“ 韩兄 高掇巍科,远参名镇,功鐫五釜,价重千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熟釜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炊具,其名称和设计具有鲜明的文化内涵与实用功能。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历史渊源及文化象征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字义解析

  1. 数词,指代“五种”或“多个分区”,象征多样性。在“五熟釜”中特指釜内分隔为五个独立烹饪区域。

  2. 本义指食物烹煮至可食状态(《说文解字》:“熟,食饪也”),引申为“完成”“成熟”。此处指可同时烹煮多种食物至熟。

  3. 古代炊具,圆底无足,类似现代锅具(《尔雅·释器》:“釜,炊也”),常以陶或金属制成。

组合释义:

“五熟釜”即一种内部分为五格、可同时烹煮多种食物的炊具,强调其“一器多烹”的功能性。


二、历史渊源与功能

据《三国志·魏志·钟繇传》记载,五熟釜最早见于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为表彰大臣钟繇功绩,特赐其“五熟釜”,釜身铭文赞其“治国如烹鲜”,寓意协调各方、统筹兼顾的治国才能。

其结构特点为:单釜内分五格,格间互不串味,可同时煮制不同食材(如五谷、肉类、蔬菜),既节省燃料,又提高效率,体现了古代烹饪智慧。


三、文化象征意义

  1. 政治隐喻

    曹丕以“五熟釜”赐臣,暗喻“调和鼎鼐”的治国理念(《尚书·说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强调大臣需如调味般平衡朝政。

  2. 礼仪与等级

    作为御赐之物,五熟釜是身份与荣誉的象征,反映了魏晋时期礼器制度的社会功能(《汉官仪》:“器以藏礼”)。

  3. 哲学内涵

    “五”契合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五格分烹象征五行相济,体现古人“和而不同”的哲学观(《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四、文献记载与演变


五、现代词典释义

《汉语大词典》释为:“古代有五个格子的炊具,可同时烹煮多种食物。”

《辞源》补充:“三国魏器,象征帝王赐臣以调和鼎鼐之任。”

结论:五熟釜是融合实用性与象征性的古代炊具,其设计蕴含烹饪智慧、政治哲学与文化符号,成为研究魏晋社会生活与礼仪制度的重要物证。

网络扩展解释

“五熟釜”是古代一种分格炊具,主要用于同时烹煮多种食物。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五熟釜的釜内设有多个隔层或分格,可同时烹调不同风味的食材,类似于现代的“鸳鸯锅”。其名称中的“五”并非固定指五种食物,而是泛指多格或多类。

  2. 历史渊源
    据《三国志·魏志·钟繇传》记载,魏文帝曹丕曾将五熟釜赐予重臣钟繇,并刻铭文表彰其功绩。裴松之注引《魏略》提到,太子曹丕在铸造此釜时,强调其“五味时芳”的功能,即一锅兼具多种味道。

  3. 结构与用途
    釜内分格设计突破了传统单一口味的限制,既能满足不同饮食需求,又节省燃料和时间。这种创新结构被视作现代鸳鸯锅的雏形。

  4. 引申含义
    部分文献(如)提到“五熟釜”被引申为成语,比喻经过多次磨炼后技艺娴熟、心境沉稳之人。但此用法在其他权威资料中较少见,可能为特定语境下的衍生义。

五熟釜既是古代实用炊具,也承载了文化象征意义,其分格设计体现了饮食智慧,历史记载则反映了它在政治赏赐中的特殊地位。

别人正在浏览...

宝靥本国濒危物种逼限车载船装俦策雠民穿连触斗蛮争吹吁畜仁词不逮意调值飞马钱風木之思盖世英雄隔错固姑过激海岬衡权鸿采昏擦剌可悯缆鱼老弱妇孺垒浪立班柳腰论斤螺山石冒惨眉笑眼开没帐妙演民膏民脂纳米槃涧撇末獛铅岐道气筒遒密然虽如箭在弦埽迹少安无躁酸重踏营田豕亭亭袅袅屯戍坨子渭川千亩五彩衣象形字憸猾效劳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