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食的意思、康食的详细解释
康食的解释
足食。《书·西伯戡黎》:“非先王不相我后人,惟王淫戏用自絶,故天弃我不有康食。” 清 顾炎武 《常熟县耿侯橘水利书》诗:“必有康食年,《河》《洛》待明圣。”
词语分解
- 康的解释 康 ā 安宁:康乐(?)。康平。康宁。 空,空虚:萝卜康了。 宽阔:康庄。康衢(四通八达的大路)。 无病:康健。康复。康泰。健康。 丰盛:小康。康年。 姓。 笔画数:; 部首:广; 笔顺编号:
- 食的解释 食 í 吃:食肉。食欲。 吃的东西: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 俸禄:“君子谋道不谋食”。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食。月食。 食 ì 拿东西给人吃:食母(乳母)。 食 ì 用于人名:郦食其
专业解析
康食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底蕴的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和典籍用例两个层面进行解析:
-
字义分解与核心含义:
- 康:本义指道路畅通无阻,引申为安宁、安乐、健康、丰足、广大等义。《说文解字》释“康”为“穀皮也”,段玉裁注引申为“安乐”之义。
- 食:本义指食物,也指吃的行为,引申为俸禄、给养。
- 康食:结合二字,其核心含义指能使身体安康、生活丰足的食物或给养。它强调的不仅是维持生存的食物,更是指能带来健康、安乐和富足生活的优质饮食或物质保障。
-
典籍用例与具体内涵:
- 君王赐予的优厚俸禄/给养:在古代文献中,“康食”常特指君主赏赐给贤能之士或功臣的丰厚俸禄或食物,使其生活安康富足,无后顾之忧,专心为政或治学。
- 例:《尚书·洪范》记载周武王向箕子询问治国常理,箕子提出“洪范九畴”,其中提到“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这里的“康宁”虽非直接使用“康食”一词,但“康”所包含的“安、乐、健康”之义是“康食”追求的目标状态。后世常将优厚的待遇视为使人达到“康宁”状态的手段。
- 例:《周礼·天官·内饔》郑玄注(转引古籍或古义)有提及君王对贤者赐予“康食”以示优待的记载(具体上下文需查考《周礼》注疏)。这体现了“康食”作为优渥待遇的用法。
- 滋养身体、使人安康的食物:在更普遍的意义上,“康食”指那些有益于身体健康、能强健体魄、延年益寿的食物。这层含义更贴近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追求。
- 例:中医养生和食疗文化中,虽然没有高频直接使用“康食”这个合成词,但追求“食饮有节”、“五谷为养”等理念,其目标正是通过恰当的饮食(即广义的“康食”)来达到“康宁”的状态。
- 丰足的食物/粮食:“康”有丰足、富饶之意,“康食”亦可理解为丰盛、充足的食物或粮食储备,是生活安定的基础。
“康食”一词融合了物质保障与健康追求的双重意义。在古代语境中,它常特指君王赐予的优厚俸禄或给养,用以保障贤能之士的生活安康富足。在更广泛的含义上,它指任何能滋养身体、促进健康、带来安乐生活的食物或丰足的生活资料。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饮食与健康、物质保障与精神安乐之间密切关系的深刻认识。
参考资料来源:
- 字义解析参考:《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对“康”、“食”及“康食”词条的释义。
- 典籍用例与内涵参考:
- 《尚书·洪范》关于“五福”的记载(见中华书局点校本《尚书》)。
- 《周礼》郑玄注中关于优渥待遇的阐释(见上海古籍出版社《周礼注疏》)。
- 中医养生理念参考《黄帝内经·素问》中关于饮食养生的论述(见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
网络扩展解释
“康食”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文献来源和时代背景进行区分:
-
古代释义:足食(基本生活保障)
- 本义指粮食充足,最早见于《尚书·西伯戡黎》“天弃我不有康食”,此处“康食”指国家因君主失德导致民生困顿,失去丰足的食物。清代顾炎武在诗句“必有康食年”中也延续此意,强调粮食丰收对社稷的重要性。
-
现代引申:健康饮食(营养科学概念)
- 当代语境中,“康食”多指有益健康的膳食,强调科学搭配与营养均衡,如“选择健康食品”“天然健康食品的研究”等用法。这一含义常见于保健、食品行业及健康科普场景。
辨析提示:古籍中的“康食”多与民生经济相关,侧重物质层面的充足;现代用法则聚焦个体健康,属于营养学范畴。两种含义反映了语言随时代演变的特征,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
别人正在浏览...
白冠氂缨包涵閟奥闭口结舌禀庾谗戮乘龙配凤船脚词类祠坛丛刻蹈险恶香火放言烦嚣翻閲蜚谗风浮赶络更漏鬼王骨雷还舟好谋黑价白日烘烘鸿头蘹香毁打挥发油家产讲欢角头巾鸡骨支床脊皮凌眼懵然无知靡从明师迁格期高青史情贤擒执确论稔恶不悛热秀日轮刹尘生油摄水刷地数短论长水筩説家説真格的舒歗停驻巍峙乡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