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青史的意思、青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青史的解释

[annals of history] 古时用竹简记事,所以后人称史籍为青史

青史留名

永垂青史

详细解释

(1).古代以竹简记事,故称史籍为“青史”。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俱启丹册,并图青史。” 唐 温庭筠 《过陈琳墓》诗:“曾於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宋 苏轼 《题永叔会老堂》诗:“嘉谋定国垂青史,盛事传家有素风。” 清 洪昇 《长生殿·传概》:“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 徐迟 《牡丹》:“我又看到她演出的喜剧《柜中缘》……是对爱国主义名将,永垂青史的千秋忠臣的一首赞歌。”

(2).见“ 青史氏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青史"一词源于中国古代史书编纂传统,本义指用青色竹简记载的历史文献。《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古代以竹简记事,故称史籍为青史",其核心内涵包含三个维度:

  1. 物质载体考据

    古代史官使用竹简记录朝政大事,新竹需经火烤脱水("杀青")防蛀处理,处理后的竹简呈黄青色。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载"青,东方色也",印证了青简作为文字载体的物质特性。

  2. 文献学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将其释义扩展为"记载历史的书籍",特指经过官方认证的权威史籍。如《史记·太史公自序》所述"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彰显了青史的严肃性与系统性特征。

  3. 文化象征意义

    在文学语境中,"青史"已演变为历史评价的象征符号。唐代杜甫《赠郑十八贲》"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均以青史为载体寄托名垂千古的价值追求,形成独特的中华史观意象。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保持双重语义:既特指古代竹简史册的实体文献,又泛指经时间检验的权威历史记载。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特别指出,自秦汉以降,"青史"逐渐脱离具体载体指代,转为抽象化的历史记忆符号。

网络扩展解释

“青史”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词源解析

  1. 字义来源
    “青”指竹简。古代用竹简作为书写工具,因竹简表面呈青色,故称“青”。而“史”指历史或史书,两者结合代指记载历史的典籍。

  2. 历史背景
    在纸张发明前,竹简是主要的书写载体。古人将竹片编联成“册”字形状的简册,用于记录重要事件,后世因此用“青史”指代史书。

二、基本含义

  1. 字面意义
    指史书或历史记载,如“青史留名”“永垂青史”等用法,均强调在历史上留下深远影响或名声。

  2. 象征意义
    比喻人或事件被历史铭记,具有永恒性。例如《三国演义》中“功标青史”,即指功绩载入史册。

三、使用场景

  1. 文学与口语
    多用于褒义语境,如赞誉杰出人物或重大成就,例句:“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出自唐代岑参诗)。

  2. 成语搭配
    常见搭配包括“青史留名”“名垂青史”“彪炳青史”等,均表达留名历史的含义。

四、权威文献佐证

总结来说,“青史”以竹简为历史载体,通过词汇演变成为史书的代称,并衍生出“留名历史”的象征意义。

别人正在浏览...

阿木忽郎败摧班禀避风台伯翁蚕头雁尾程吏逞勇大钱大物隄溃蚁孔短晷杜审言分界负立歌剧诡巧含涕洪池火鱼鹄竢借箸肌慄伎术官举謡言空名狂艳昆从列罗令善龙尾岩龙绡满密米家船名菜魔怔朒朓叛换澎澎渤渤朴蔌疲懒辟邪翁钱庄清平瞿卢折娜尚古自圣览适味时隐时现手力资收榷数字涂笋外才蛙黾晚食当肉委予文贝小用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