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冠氂缨的意思、白冠氂缨的详细解释
白冠氂缨的解释
见“ 白冠釐缨 ”。
词语分解
- 白冠的解释 白色帽子。丧服。 汉 刘向 《说苑·敬慎》:“ 孙叔敖 为 楚 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麤衣,冠白冠,后来弔。”
- 氂缨的解释 以毛做成的帽带。古时大臣犯罪时用之,以示自请罪谴。《汉书·贾谊传》:“﹝大臣﹞闻谴何则白冠氂缨,盘水加剑,造请室而请辠耳,上不执缚係引而行也。” 颜师古 注引 郑氏 曰:“以毛作缨。白冠,丧服也。”《
网络扩展解释
“白冠氂缨”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主要用于描述大臣犯罪后自请罪责的特定服饰礼仪,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一、词语结构解析
- 白冠:白色帽子,象征丧服或罪服。
- 氂缨:用牦牛尾(氂)制作的帽带(缨),是罪臣佩戴的标识。
二、核心含义
指古代触犯五刑的大夫或大臣,通过佩戴白冠和氂牛尾装饰的帽带,向君主表示自请罪责的仪式性行为。该行为体现了古代礼法制度中“自劾请罪”的规范。
三、历史背景与出处
-
文献记载:
- 最早见于《孔子家语·五刑》,提到大夫犯罪后需“白冠釐缨,盘水加剑,造乎阙而自请罪”。
- 汉代贾谊《新书·阶级》中进一步描述为“白冠氂缨,盘水加剑,造请室而请其罪”。
- 《汉书·贾谊传》亦引述此制,颜师古注称其为“凶冠”,是罪臣的象征。
-
仪式流程:
- 罪臣头戴白冠、氂缨,手托盛水的盘子(象征君主的公正),佩剑(象征自裁的决心),到君主宫门前请罪。
四、异体与关联词
- 异体写法:“白冠氂缨”与“白冠釐缨”通用,后者更早见于文献。
- 关联词:常与“盘水加剑”连用,形成完整的请罪礼仪表达。
五、文化意义
这一制度反映了古代“刑不上大夫”的礼法观念,即通过象征性服饰和仪式,既维护了贵族尊严,又实现了对罪责的追究。如今该成语多用于历史文献研究或文学作品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二
《白冠氂缨》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白冠氂缨是一个成语,形容人的仪表整洁,衣冠鲜明,意味着外表整洁而凝重、庄重。
拆分部首和笔画:
- 白字:部首白,共包含5个笔画。
- 冠字:部首冠,共包含9个笔画。
- 氂字:部首毛,共包含13个笔画。
- 缨字:部首纟,共包含11个笔画。
来源:
白冠氂缨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书剑恩仇录》中,作者金庸先生以此形容作品中的角色外表整洁、装扮精美。
繁体:
《白冠氂纓》是对《白冠氂缨》的繁体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写法中,白字的上面常常加一个「交」字旁,表示交接的意思。冠字的上面加一个「刁」字旁,表示头顶带冠的形状。氂字的上面则为一个形状壮实的「毛」字旁,表示毛毯的材质。缨字的上面是「纟」,表示纽扣穿过的线。
例句:
他的衣着整洁,白冠氂缨,给人一种庄重的印象。
组词:
- 冠冕堂皇
- 缨络
- 冠冕
近义词:
- 衣冠楚楚
- 衣冠禽兽
反义词:
- 不修边幅
- 衣冠不整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如果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