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抗行的意思、抗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抗行的解释

(1).坚持高尚的行为。《楚辞·九章·哀郢》:“ 尧 舜 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汉 班固 《答宾戏》:“ 伯夷 抗行於 首阳 , 柳惠 降志而辱士。”《文选·孔融<荐祢衡表>》:“ 任座 抗行, 史鱼 厉节,殆无以过也。” 吕向 注:“抗,立也。” 明 何景明 《结肠赋》:“君矫节而抗行兮,屡违时而摈捐。”

(2).并行;抗衡。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四》:“欲以区区之 越 ,与天子抗行,为敌国,祸且及身矣。”《法书要录》卷二引 南朝 梁 虞龢 《论书表》:“﹝ 王羲之 ﹞云:‘吾书比之 钟 张 当抗行。’”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王溱》:“ 佩兰子 诗,词雋格高,在 闽 人中,可与 郑少谷 抗行,世鲜传本。”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二:“ 竹屋 词最雋快,然亦有含蓄处。抗行 梅溪 则不可,要非 竹山 所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抗行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抗行(kàng xíng)指高尚的品行或节操,多形容人坚守道义、不随波逐流的行为。其核心含义为:

  1. 刚正不屈:以正直态度对抗不义之事,如《楚辞》中“彼尧舜之抗行兮,瞭冥冥而薄天”。
  2. 匹敌;比肩:指行为或品格可与贤者相提并论,如《晋书》载“抗行周雅,长揖高风”。

二、权威词典解释

  1. 《汉语大词典》:
    • 抗:抵御,引申为刚直;行:行为。合指“坚守道义的高尚之举”。
    • 例证引《后汉书》:“抗行媲于古贤,清风厉乎千载。”
  2. 《辞海》(第七版):

    释为“行为刚正,不屈服于权势”,强调其道德高度(上海辞书出版社,2019)。

三、经典文献用例

四、语义演变

该词先秦已见,汉魏后多用于颂扬志节高尚者。现代汉语中虽少用,但仍存于文史研究领域,如评价历史人物“抗行贞节”。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3. 《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4.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抗行”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坚持高尚的行为
    源自古代文献,如《楚辞·九章·哀郢》中“尧舜之抗行兮”,指像尧舜一样坚守崇高的品德与操守。班固《答宾戏》中“伯夷抗行于首阳”也体现了这一含义,强调不与世俗妥协的精神。

  2. 并行;抗衡
    指两者地位或能力相当,不相上下。例如《汉纪·高祖纪四》提到“与天子抗行”,表示与权威者对抗;南朝书法家王羲之自称书法“与钟张抗行”,则指艺术造诣的匹敌。


二、字义分解


三、现代用法与注意


四、例句参考

  1. “议员发起反抗行动,成为当时最大规模的抗行。”
  2. “他的书法造诣深厚,与前辈大师可抗行。”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现代用例,可参考、10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跋胡疐尾百卉含英白眼卑汙奔趋不算草迷肠綫承逆虫漏春树暮云橱子殚屈地景锻灶恩眷放定犯尅福气搞惦高士湖钩索官使关繻归飞过抵华美嚼头佳文家仙祭豆精鍊禁沟貜猳勘鞫可欺老大难唠喀龙头锯角囊萤内馈暖帘毗邪皮子青枝绿叶却睡草三气沙哑胜践数点俟汾思仙松嘴天骥外宽内明蕰崇文理不通五粒松娴雅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