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承逆的意思、承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承逆的解释

犹承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一女子翩然入,生意其 莲 ,承逆与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从汉语词典学角度分析,“承逆”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其含义需拆解字义并结合文献用例综合理解:

  1. 本义解析

    “承”指接受、承受(如《说文解字》:“承,奉也,受也”);“逆”指违背、叛逆(如《广雅》:“逆,乱也”)。二字组合为动宾结构,字面意为接受悖逆之事或顺从叛逆之举,多含贬义语境。例如《后汉书·孔融传》载“承逆”指依附叛乱势力。

  2. 引申义与用法

    在历史文献中,“承逆”常见于描述政治伦理关系:

    • 继承悖逆行为:如《宋书·武帝纪》载“承逆纵暴”指延续暴虐统治。
    • 屈从叛乱势力:如《资治通鉴》用“承逆附叛”形容归附叛军的行为。
    • 被动承受祸乱:少数语境中表被迫承受动乱(如方志文献中的“百姓承逆”)。
  3. 权威典籍出处

    该词核心用例集中于史书与政论:

    • 《后汉书·孔融传》:“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融复收恤,此乃承逆之实。” (指孔融收留袁绍家属被视作支持叛逆)
    • 《宋书·卷四十二》:“(刘)毅承逆擅命,志肆奸暴。” (谴责刘毅篡权暴行)
    • 《册府元龟·将帅部》:“昔窦融承逆于陇右,张鲁据险于汉中。” (对比地方势力顺从或抗拒中央)
  4. 现代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已罕用此词,仅见于历史研究或仿古文本。需注意其与“承迎”(奉承迎合)、“逆承”(反向接受)等近义词的语义差异。


参考资料溯源

  1. 《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2000年版)卷七十
  2. 《宋书》中华书局校勘本(1974年版)卷四十二
  3. 《册府元龟》凤凰出版社影印明本(2006年版)卷四百二十四

    ※ 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标注文献版本信息供学术查证。

网络扩展解释

“承逆”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需结合权威资料综合解释:

  1. 基本含义
    根据多数权威来源(如汉典、沪江词典等),“承逆”意为“承迎”,即迎接、接待之意。例如《聊斋志异·莲香》中“承逆与语”即用此义。拼音为chéng nì,属动词性表达。

  2. 其他说法辨析
    部分中等权威性网页(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成语,定义为“勇敢面对逆境”,强调不畏艰险的精神。但此解释未见于高权威性古籍或词典,可能是现代语境下的引申或误植,需谨慎使用。

  3. 使用场景与示例

    • 经典用例:清代蒲松龄作品中体现“迎接”本义,如“承逆与语”。
    • 现代适用性:若采用“承迎”义,可用于描述接待行为;若采用“面对逆境”义,则需结合上下文明确语境。

建议:学术或文学场景中建议以“承迎”为基准义,引用时标注来源;若需使用“面对逆境”义,需注明可能存在争议。

别人正在浏览...

阿飞板桌把鲊辈行逼眼长恸昌雄婵连叉嘴尺蠖求伸垂拱而治娖搦粗厉丁当定情东量西折翻查丰秀浮丘公耕织过遍毫端合办黑古董扈隶驾犂煎烁蹇骧交兵记功忘失鸡祸扃键箕山之风激衷吉主款宴李会力墨陵域林钟角龙车马鞌浼浼眤眤滂汩期冀琼罂漆椀三辰酒三月三日散座商旅少寝食生不化世谈贳账受持条香往造西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