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官刑的意思、官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官刑的解释

(1).古代惩戒官吏的刑罚之一,即鞭刑。《书·舜典》:“鞭作官刑,扑作教刑。” 孔颖达 疏:“若於官事不治则鞭之。”《周礼·天官·大宰》:“以八灋(法)治官府……七曰官刑,以纠邦治。” 孙诒让 正义:“鞭,亦官府轻刑之一也。 贾 疏云:‘是专施於官府之中。’於义为当也。”

(2).官府所用之刑。亦指官府的刑法。 元 钱霖 《哨遍》套曲:“恼天公降下灾,犯官刑繫在囚。”《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寄儿 ﹞晚间睡去,就做那险恶之梦。不是火烧水没,便是被盗劫官刑。”《老残游记》第十九回:“府上这种大户人家,怎会受官刑的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官刑是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针对官吏犯罪设立的专门刑罚制度,其核心含义包含三方面:

  1. 定义与性质

    官刑最早见于《尚书·舜典》"鞭作官刑",指官府对失职官吏施加的惩戒手段,属于行政法与刑法交叉的特殊规范。其适用对象特指有官职者,区别于针对平民的常刑,体现了"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参考来源:《周礼·秋官》)。

  2. 刑种演变

    夏商时期以鞭刑、墨刑为主,《左传》载"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至《唐律疏议》形成完整体系,包含除名、免官、收赎等12类专门针对官员的处罚方式,如"监临主司受财枉法者,一尺杖一百"(参考来源:《唐律·职制律》)。

  3. 法律功能

    兼具惩戒与预防作用,明代《大明律》规定"凡官吏受财者,计赃科断",通过"风宪官犯赃加二等"等特别条款强化监察官员责任。清代新增"革职留任""降级调用"等柔性处罚,形成行政处分与刑事处罚并行的双轨制(参考来源:《大清会典事例》)。

  4. 文化影响

    《周易·噬嗑卦》"利用狱"的记载,反映官刑在维系官僚体系运作中的哲学基础。法家代表韩非强调"刑过不避大臣",而儒家则主张"以刑弼教",两种思想在官刑制度中交融,形成"礼法合一"的治理特征(参考来源:《韩非子·有度》)。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官刑”的词义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古代惩戒官吏的刑罚(鞭刑)
    官刑最初指针对官吏失职行为的惩戒措施,以鞭刑为主。根据《尚书·舜典》记载,“鞭作官刑,扑作教刑”,说明鞭刑专用于官吏管理。此刑罚在《周礼》中也被列为“八法”之一,用于纠治官府内部事务。

  2. 泛指官府的刑法
    广义上,“官刑”可指代官府施行的刑罚制度或法律体系。如《儒林外史》提到“何曾见过这样官刑”,即描述官署的刑罚手段。

二、历史与文献例证

三、补充说明

官刑在历史上属于较轻的刑罚,主要用于规范官吏行为,与针对民众的“教刑”有所区别。其适用范围和形式随朝代更迭有所变化,但核心始终围绕官吏职责的监督与约束。

别人正在浏览...

隘局棒棒糖帮工八王跰表祃不茹柔骖乘刍藳楚芝骢马郞搭客渡工殰殈房産番头反种奋竦覆局扶凭光亨归祔红羊劫家鸡疆畎降水教义鸡盲金门客军工开疆拓宇犒锡马铃眉清目朗孟郊末世囊土壅水破帆风破闲钤结搴擥怯钝挈囊憩流琼柱踆踆踠踠觞爵申旦设焰口漱芳亭水恶四海飘零私憎夙禀天弢偷猎菀窳妇人顽症相濡以沫销金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