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声词。金属撞击声。 唐 元稹 《董逃行》:“董逃董逃 董卓 逃,揩鏗戈甲声劳嘈。”
“揩铿”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象声词,形容金属撞击的声音。例如唐代元稹在《董逃行》中写道:“董逃董逃董卓逃,揩铿戈甲声劳嘈”,生动描绘了兵器碰撞的嘈杂声响。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解释为“利用他人错误谋利”,但这一含义未见于权威古籍或主流辞书,可能是对词义的误传或混淆。建议优先参考古代文献及权威辞书(如汉典、查字典)的象声词释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全唐诗》或《汉语大词典》等典籍。
揩铿(kāi kēng)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于形容声音或音乐奏出的声音清亮悦耳、悠扬动听的样子。
揩铿的拆分部首是扌(手部旁)和钅(钩钩部),总共有11个笔画。
揩铿最早出现在《尔雅·释言篇》中。它由“扌”和“钅”组成,表示用手在金属物体上摩擦或敲击发出清脆的声音。
揩铿的繁体字是“揩鏗”,字形上有一些变化,但依然保留了原来的意思。
在古代,揩铿的写法可能和现代略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由“扌”和“钅”组成。
1. 演奏家的手指在琴键上轻轻一触,揩铿一声,美妙的音乐响彻整个音乐厅。
2. 风吹过竹林,揩铿的声音仿佛天籁之音,让人陶醉其中。
揩铿没有太多常见的组词,因为它常用来形容声音。
1. 铮铮:形容撞击物体发出的声音响亮。
2. 铿锵:形容声音有节奏感、有力量。
1. 沉闷:形容声音低沉、没有韵律,缺乏生气。
2. 刺耳:形容声音刺激、难听。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