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传 王子乔 于 缑山 乘鹤成仙。后用作歌咏仙家之典。 唐 裴度 《唐享惠昭太子庙乐章·亚献终献》:“礼成神既醉,彷彿 緱山 鹤。” 唐 元稹 《别李三》诗:“苍苍 秦 树云,去去 緱山 鹤。”亦作“ 緱氏鹤 ”。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各体诗二》:“ 金 李俊民 有 王筹堂 《寿诗》,俱用 王 家典故二首:‘仙驭未来 緱氏 鹤,月明吹彻玉笙寒。’”参见“ 緱氏山 ”。
“缑山鹤”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典故,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缑山鹤”字面指缑山上的鹤,核心寓意与修道成仙或超凡脱俗相关,常被用作歌咏仙家或隐逸高士的典故。
王子乔成仙传说
据记载,周灵王太子姬晋(字子乔)因直谏被贬为庶人,后于嵩山修道三十余年,最终在缑氏山(今河南偃师境内)骑鹤升仙。这一传说成为道教成仙的经典意象,如唐代元稹诗云:“去去缑山鹤,日暮飞云隔”(《别李三》)。
缑山与西王母的联系
缑山亦与西王母相关,传说她曾在此修炼,后成为玉皇大帝之妻,进一步强化了此地的“仙山”属性。
“缑山鹤”兼具神话色彩与人文内涵,既可指代修道成仙的典故,也可借喻超然世外的品格或卓越才能。其文化影响跨越宗教、文学与宗族领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典型的意象符号。
缑山鹤是一个成语,意为缑山上的仙鹤,形容仙鹤在缑山上翩翩起舞的美丽景象。
缑山鹤这个词可以拆分为:“缑”、“山”和“鹤”三个部分。
“缑”字的部首是“缶”,它有18个笔画。
“山”字的部首是“山”,它有3个笔画。
“鹤”字的部首是“鸟”,它有21个笔画。
缑山鹤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据说缑山是道家的圣地,仙鹤在缑山上飞翔的景象被人们赞美为仙境般的美丽风景。
而繁体字“缑山鶴”中的“鶴”是使用繁体字形式书写的“鹤”。
在古代,缑山鹤中的“山”字写作“山(兀)”,而“鹤”字则写作“鶴(鴴)”,其中的“鶴”字是鹤的古字形。
缑山鹤在神秘的缑山上展翅翱翔,给人们留下了美丽的印象。
缑山、仙鹤、翩翩起舞。
近义词:仙境、美景、天堂。
反义词:凡间、污染、丑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