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常见的典故。 宋 姜夔 《白石道人诗说》:“难説处一语而尽,易説处莫便放过,僻事实用,熟事虚用。”
(2).熟悉的故事。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杂剧中,末泥为长,每四人或五人为一场,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
(3).谙于世故。《文献通考·经籍九》:“《朱子语録》曰:‘ 左氏 之病,是以成败论是非,而不本於义理之正,尝谓 左氏 是个猾头熟事,趋炎附势之人。’”
(4).熟悉。 宋 张任国 《柳梢青》词:“旧店新开。熟事孩儿,家怀老子,毕竟招财。” 清 李渔 《意中缘·诳姻》:“待盘桓几日有些熟事起来,那时节就説出真情。”《何典》第八回:“熟事人跑惯的,有时不小心,还要走到牛角尖里去。”
“熟事”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常见的典故
指文学或日常交流中广泛使用的经典事例或传统故事。例如宋代姜夔在《白石道人诗说》中提到“僻事实用,熟事虚用”,强调创作中应灵活运用不同典故。
熟悉的故事或事物
多用于宋代戏曲表演,如杂剧开场时的“艳段”(短小引子),常以大众熟知的情节吸引观众。据《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记载,杂剧开场前会表演“寻常熟事一段”。
谙于世故
形容人通晓人情世故,处事圆融。如《文献通考》提到“左氏之病,以成败论是非”,侧面反映对世故的洞察。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宋代文献《白石道人诗说》《都城纪胜》等原始资料。
《熟事》是指熟悉的事情。当某件事已经变得非常熟悉,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件熟事。
《熟事》的拆分部首为“火”和“事”,它们的拆分笔画分别为4画和8画。
《熟事》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词汇,“熟”表示熟悉,事情的意思。两者合在一起即指熟悉的事情。
《熟事》的繁体字为「熟事」。
在古时候,《熟事》的写法与现代相似,使用火和事的部首,但是在古代字体中会有些许差异。
1. 我已经把这件工作做了很多次,对于它来说已经是一件熟事了。
2. 他对于这个地方非常熟悉,这对他来说已经成为一件熟事。
熟事情、熟事儿、熟事人等。
熟悉的事情、常见的事情、熟练的事情。
生事、生疏的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