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衰减。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一折:“愁则愁兴阑删,咽不下交欢酒。”参见“ 阑珊 ”。
阑删(lán shān)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现罕用,多作“阑珊”。其核心含义指事物衰减、将尽的状态,常见于诗词描写衰残、零落之景。具体解析如下:
阑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
删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
形容衰落、稀疏
如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指春色凋残。
来源:《全唐诗》卷八八九
表灯火或兴致将尽
辛弃疾《青玉案》:“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指灯火稀疏。
来源:《稼轩长短句》卷十二
偶指步履迟缓
古注:“阑珊,蹒跚也。”(见《诗词曲语辞汇释》),但此义较少用。
《汉语大词典》
“阑珊”亦作“阑删”,释义:“衰落;将尽。”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第12卷第832页
《辞源》(修订本)
“阑珊”条:衰歇、零落。引白居易诗:“诗情经意渐阑珊。”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3461页
今标准写法为“阑珊”,“阑删”属古异体,除学术研究或古籍引用外,建议统一用“阑珊”。如需权威释义,可参考:
(注:因古籍文献无网络直接链接,来源标注纸质权威辞书版本,确保信息可溯源。)
“阑删”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lán shān,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阑删”主要用于描述情绪、兴致的衰减,属古典文学用语,现代使用较少。如需引用具体语境,可参考《窦娥冤》等元曲作品。
霸道横行襃誉本字逼凌册封车驳踟跦牀鋭除红捉绿辍谢大打弄颠来播去迭番耳雨扼腕长叹蜂簇覆掌感愁干哭梗野圭石过意不去鹤寒轰礮猴狲胡雁嘉赏罽车界限解缨景界颈联刻漏拉答蜡光纸揽掇乐得量知龙篆面骨酿饭孽尘排放盘盏皮鞋乾粮樵家怯阵秦铜勤政聚会趣时人死留名赛答杀缝深苛擡炮天教庭闱驼毯笑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