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九畹的意思、九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九畹的解释

《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王逸 注:“十二亩曰畹。”一说,田三十亩曰畹。见《说文》。后即以“九畹”为兰花的典实。 唐 杨炯 《幽兰赋》:“尔乃丰茸十步,绵连九畹。” 元 张昱 《赵松雪墨兰》诗:“ 玉庐 墨妙世无同,九畹高情更所工。” 明 唐寅 《和沉石田落花诗》之三十:“五更飞梦环 巫峡 ,九畹招魂费 楚 词。” 清 秋瑾 《兰花》诗:“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九畹”是一个源自中国古典文学的词汇,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 字面本义与出处 “九畹”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传世名作《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这里的“畹”是古代的一种面积计量单位。关于“一畹”的具体大小,古代文献记载略有差异:

二、 核心象征意义 在《离骚》的原句中,屈原以种植大片的兰草(九畹)和蕙草(百亩)来比喻自己辛勤地培养贤才、培育美德或推行美政。这使得“九畹”一词超越了其作为面积单位的原始含义,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1. 培育贤才/美德: 最核心的象征。兰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高洁的品德和贤能之士,“九畹”因而代表了广泛、大量地培养人才或修养高尚品德的行为与期望。如宋代朱熹《兰》诗云:“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适当知者希,深林未夸多。九畹与百亩,愿言寄幽讨。” 即用此典。
  2. 人才荟萃之地: 由培养贤才引申,指代贤才聚集的场所或盛况。唐代黄滔《段先辈第二启》:“伏以先辈博士,价喧外阙,名动中朝,九畹初芳,才传楚客之咏;一柯始茂,即受殷人之封。” 此处“九畹初芳”即喻指段先辈才华初显,如兰初绽。
  3. 兰圃/兰蕙种植园: 因其本指种植兰草的土地,故也常直接指代种植兰花的园圃或泛指兰花园。如《中国典故大辞典》释义:“后因以‘九畹’为兰圃或种兰之典。”

三、 在文化艺术中的运用 “九畹”作为典雅的文学意象,常见于诗词歌赋、书画题跋中:

总结来说,“九畹”源于《离骚》,本指种植兰草的大片土地。经屈原诗意的升华,其核心含义演变为象征广泛培养贤才、美德或指代贤才荟萃之地,同时也常直接指代兰圃。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蕴含深厚人文精神的经典意象。

网络扩展解释

“九畹”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义与起源

  1. 古代计量单位
    原指田地的面积单位,但具体数值存在争议:

    • 东汉王逸注《楚辞·离骚》时提到“十二亩曰畹”;
    • 《说文解字》则记载“三十亩曰畹”。
      无论哪种说法,“九畹”均表示广阔的土地,常用于文学中形容空间辽阔,如“九畹之田”。
  2. 典故来源
    源自屈原《离骚》中的诗句:“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以种植兰蕙比喻培育人才或高尚品德。

二、引申含义

  1. 兰花的代称
    因《离骚》以“九畹兰”象征高洁,后世将“九畹”作为兰花的典故意象,如唐代杨炯《幽兰赋》中“绵连九畹”即指兰花繁茂。

  2. 文学修辞
    可用于比喻广阔的自然景观(如原野、天空)或抽象概念(如胸怀、志向),例如:“九畹风光,尽收眼底”。

三、使用场景举例

四、读音注意

现代汉语中读音为jiǔ wǎn(非“jiàn”),需注意与部分古籍注音的差异。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楚辞》原文或权威词典(参考、4、9)。

别人正在浏览...

阿罔百尺杵参加处罚摧折戴头得政动脑子断坏多米诺理论发导方准飞舞妢胡句吴寡闻少见还业酣媟含冤负屈画旗回睹晖丽隳职茄克尖子假日经济进服凈发金华殿郡吏郡厅科琐科椭利名客灵姻灵域渌渌慢堕磬浄秋清诠明爇烧杀场山屏孀单漱盥疏凿四化宋才潘面碳水化合物通廊徒弟亡逝宪恩香洞香资鲜火筱篱夏时制西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