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拒不接受進言。距,通“ 拒 ”。 漢 王符 《潛夫論·明闇》:“其無距言,未必為言者之盡可用也,乃懼距無用而讓有用也。”
“距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但核心解釋如下:
“距言”指拒不接受他人的進言或建議,其中“距”通“拒”,即拒絕、抗拒的意思。例如《潛夫論·明闇》中提到:“其無距言,未必為言者之盡可用也,乃懼距無用而讓有用也。” 這裡強調即使進言不完全適用,也不應一概拒絕,以免錯失有價值的建議。
該詞最早見于東漢王符的《潛夫論》,用于批判君主閉塞言路的行為,強調虛心納谏的重要性。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4)從字面拆分解釋為“與言語保持距離”或“相距甚遠但意義相近”,但這類說法缺乏古籍或權威詞典支持,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讀。
“距言”的權威解釋應為拒絕接受進言,常見于古文語境,需結合“距”通“拒”的特點理解。其他解釋需謹慎對待,建議以《漢語大詞典》或《辭源》等工具書為準。
《距言》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它的意思是離開、分别和辭别。
《距言》由兩個部首組成:一部首是“足”,表示與腳有關;另一個部首是“言”,表示與言語有關。
根據筆畫,第一個字“距”共包含12畫,第二個字“言”共包含7畫。
《距言》是一種古代漢字寫法,它來源于古人的辭别和離别之情。相對于現代漢字,它的繁體寫法是「距言」。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距言》為例,古時的寫法是「距言」。雖然在筆畫和部首上與現代漢字一緻,但整體形狀可能會有一些微小的差異。
1. 朋友之間的離别,常常伴隨着無盡的距言。
2. 離别時,他沒有說出任何一句距言,隻是深深地望着我。
離别、分别、告别、别離
辭别、告辭、訣别
相聚、重逢、團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