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彤史的意思、彤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彤史的解释

(1).古代宫中女官名。掌记宫闱起居等事。《新唐书·百官志二》:“彤史二人,正六品。” 清 毛奇龄 《胜朝彤史拾遗记》卷一:“彤史者,后宫女官名也。其制,选良家女子之知书者充之,使之记宫闈起居及内庭燕褻之事,用示劝戒。”

(2).指记载宫闱生活的宫史。《晋书·后妃传序》:“永言彤史,大练之范逾微;缅视青蒲,脱珥之猷替矣。” 唐 沉佺期 《章怀太子靖妃挽词》诗:“彤史佳声载,青宫懿范留。” 宋 苏轼 《元祐三年春贴子词·<皇太后阁>之五》:“彤史年来不絶书,三朝德化妇承姑。” 明 张居正 《神母授图万年永赖颂》:“蚤膺符命,叶元云之徵;兼苞艺文,垂彤史之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彤史是中国古代宫廷文化中的专有名词,具有双重含义:

一、官职名称 彤史最初指代专职记录宫廷事务的女官,始见于唐代。《中国古代官制大辞典》记载,彤史属尚仪局,执掌"记妃妾起居及群妾御见之序",负责用朱笔记录后妃侍寝次序、妊娠生育等宫廷要事。其记录载体为彤管(赤管笔),故得名。

二、文献档案 随着语义演变,彤史也特指由彤史官编撰的宫廷实录。《辞源》释义为"古代宫闱女官所记的起居注",内容涵盖后妃德行、礼仪规范及皇室子嗣传承。这类文献具有档案性质,《新唐书·百官志》载"凡群臣祭祀、贡献、册封等事皆录于彤史"。

词源考据方面,《汉语大词典》解析"彤"为赤色,源自《诗经·邶风》"贻我彤管"的典故,喻指庄重记录;"史"取《说文解字》"记事者也"的本义,合称即"用赤笔记载的史册"。该词现多用于历史研究领域,指代研究古代宫廷女性生活的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彤史”一词在历史文献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宫中女官职位的名称
    彤史是古代宫廷中的女官,主要负责记录皇帝与后妃的起居生活,包括礼仪性活动的安排及私密事务的记录。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彤史需选拔知书达理的良家女子担任,职责涵盖“记宫闈起居及内庭燕褻之事”。她们需熟悉皇帝及后妃的生辰、经期等细节,用红色毛笔(彤管)详细记载相关内容,形成宫廷档案。

  2. 指代宫廷生活记录的文献
    彤史也指记载宫闱生活的史料,是研究历代皇帝、后妃的重要原始资料。例如《晋书·后妃传序》提到“永言彤史”,即通过这类文献了解后妃的德行规范。

  3. 次要的引申含义
    部分资料(如)提到“彤史”被用作成语,比喻文采出众之人。这一用法可能与“彤管”(红色笔杆,象征文采)相关,但需注意此释义在权威典籍中较少出现,更多见于文学性引申。

历史意义与文献例证
彤史的记录具有教化功能,旨在“用示劝戒”,通过规范礼仪维护宫廷秩序。清代毛奇龄在《胜朝彤史拾遗记》中进一步说明其职责范围,强调其作为女官体系的组成部分。

如需更完整的文献引用或具体案例,可参考《新唐书》《晋书》等史书,或查阅汉典等权威辞书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拔救标华必方跸警冰消瓦解参军彻膳吹紫词话丛编寸指测渊痤疮呆木诞受觌见驮垛封驳勾提估度归农黑鸩荭草后拥前呼怳曶祸起萧墙霍然而愈脚户街头金石之计挤轧蹶兴军伐军风孔鸟孔曾老寿星礼交里闉明行魔境南海子乒坛强固晴窗漆胎弃嫌期验鹊驾银河丧逝晒客珊珊来迟绳墨之言深闳死生交跳峦题赞铜声响器王安石威令小洁消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