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汉 的尚书台, 三国 魏 的中书省,都是代表皇帝发布政令的中枢机关。后因以“臺省”指政府的中央机构。 南北朝 以来,虽然尚书台已多改称尚书省,并逐渐形成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权的制度,但“臺省”之称仍沿用不变。《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 丰 不知而往,即杀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丰 在臺省,常多託疾。”《旧唐书·刘祥道传》:“ 汉 魏 以来,权归臺省,九卿皆为常伯属官。” 唐 杜甫 《醉时歌》:“诸衮省衮登臺省, 广文先生 官独冷。”
(2). 唐 代有时亦将三和公御史台合称为“臺省”。
“台省”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需结合历史与现代用法进行解释:
起源与演变
“台省”最初指汉代的尚书台和三国时期魏国的中书省,均为中央行政核心机构。南北朝后,虽逐渐形成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三省分权制度,但“台省”仍作为中央政府的统称沿用。
唐代扩展
唐代将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与御史台合称“台省”,涵盖行政与监察职能,成为中央权力机构的代名词。
“台省”有时作为“台湾省”的简称,但正式表述中更常用全称“台湾省”。台湾省是中国省级行政区,包括台湾岛及附属岛屿(如澎湖列岛、钓鱼岛等),省会为台北,人口约2341万,经济以电子、纺织等产业为主。
建议根据具体语境判断“台省”所指,历史文献中多为中央机构,现代文本中需结合上下文确认是否为地理简称。
“台省”是一个汉字词语,包含两个字:台和省。
台:由“口”部和“台”部组成,总共有3画。
省:由“目”部和“小”部组成,总共有9画。
“台省”一词源于中国的行政区划制度。在中国大陆,行政区域一级为省,二级为市、自治州、地区,三级为县、自治县、旗、自治旗、市辖区、自治区域等。换句话说,“台省”即是指省级行政区域。
繁体字中,“台”字写作「臺」。
古代汉字写法有很多变体,但大致与现代相似。
台:在古汉字中的写法与现代写法相同。
省:在古代汉字中的写法与现代写法相同。
1. 这个城市是我所在的台省的省会。
2. 台省的教育发展迅速。
台办、省级、省府、省辖
省、省份、行政区
县、自治区、市
阿尔泰语系哀恤白鹤子报验北庭都护府编蒲冰炭不投部封不匡长统靴朝真暮伪打败荡检丹心道安垫办东山谢氏兜销工丽广张孤童憨健荒野讙趣诙诡界程禁宸浄荡荡极重不反蠲痾枯哑蜡祠吝简临月粝粢龙神马壮马栈之祸眠觉奶豆腐佥宪漆吏钦身冗滥赛鹦哥矢日石星兽人舒荣摊位天际真人土墼托旨惋骇僞惑微践伍胥潮遐昌饷章小路谢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