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正的意思、驳正的详细解释
驳正的解释
[refute and correct] 纠正错误
不妥之处,请驳正
详细解释
亦作“駮正”。批驳纠正。《后汉书·延笃传》:“ 篤 论解经传,多所駮正,后儒 服虔 等以为折中。”《隋书·柳雄亮传》:“尚书省凡有奏事, 雄亮 多所驳正,深为公卿所惮。”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六:“而给事中有所驳正,则先使诣执政禀议有异同,然后缴奏以闻。”《清史稿·刑法志三》:“然 明 制三法司,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纠察,大理寺駮正。” 鲁迅 《华盖集续编·不是信》:“那时我见了‘流言’字样,曾经很愤然,立刻加以驳正。”
词语分解
- 驳的解释 驳 (駁) ó 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旁人的意见:批驳。驳斥。驳倒(僶 )。反驳。驳论。驳议。 颜色不纯夹杂着别的颜色:斑驳。驳杂。 大批货物用船分载转运:驳运。驳船(转运用的小船。亦作“拨船”)。
- 正的解释 正 è 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峮 )。正襟危坐。 合于法则的:正当(刵 )。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恰好:正好。正中(恘 )
网络扩展解释
“驳正”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驳”和“正”两部分组成:
- 驳:本义指马的毛色不纯,引申为“辩驳、反驳”,即指出错误或不合理之处。
- 正:意为“纠正、修正”,使事物回归正确或规范状态。
整体含义:指通过辩驳、论证的方式指出并纠正错误,常用于对观点、论述、文本等进行修正。强调既有反驳又有修正的双重动作,多用于正式或学术场景。
使用场景与示例
-
学术领域:
- “学者对论文中的方法论进行了系统驳正。”
- 指通过逻辑论证修正研究中的疏漏。
-
法律文书:
- “律师在庭审中驳正了对方证据的合法性。”
- 强调通过法律依据反驳并修正错误主张。
-
历史考据:
- “考古发现驳正了此前关于该遗址年代的推测。”
- 以实证推翻旧说并提出新结论。
近义词辨析
- 修正:仅强调“修改错误”,不包含辩驳过程(如“修正数据”)。
- 辩驳:侧重“反驳论点”,未必导向修正结果(如“辩驳对方的观点”)。
- 批驳:语气更强,常含否定态度(如“批驳谬论”)。
注意
“驳正”属于书面用语,日常交流中较少使用。若遇到具体语境中的特殊用法(如古籍、方言),需结合上下文进一步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驳正》是一个词组,可以理解为对某种观点、说法或错误的反驳和纠正。
拆分部首和笔画:马(部首:马)+ 正(部首:止,笔画:5)
来源:这个词组的来源可能和古代人们使用马匹来纠正错误或者驳斥错误观点有关。
繁体字:駁正
古时候汉字写法:无具体古代汉字写法,因《驳正》是一个较为现代的词组。
例句:他驳正了对方的错误观点,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组词:驳斥、驳论、反驳、纠正等。
近义词:批驳、辟谣、驳斥、否定。
反义词:确认、肯定、同意。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