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苞米的意思、苞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苞米的解释

[Indian corn;maize] 〈方〉∶玉米

详细解释

即玉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苞米”是汉语中对玉米的方言称谓,属于北方地区常用词汇。《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将其定义为“玉米的俗称”,特指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成熟籽粒,强调其果穗被多层苞叶包裹的形态特征。该词源自“包”与“米”的复合构词,既描述玉米粒被苞片包裹的物理特性,也反映其在粮食作物中的颗粒状食用属性。

从语言地理学角度考察,《汉语方言大词典》收录“苞米”为东北官话、胶辽官话的核心词汇,与西南地区“苞谷”、华北“棒子”形成方言对照。在农业术语体系中,该词常出现在播种(点苞米)、收获(掰苞米)、加工(磨苞米面)等生产环节的表述中,如农谚“处暑砍苞米,白露收谷子”便体现了物候与农事的关系。

民俗语言研究显示,“苞米”在民间文学中承载着地域文化意象,如谚语“苞米馇子贴饼子——粗粮细作”既反映饮食文化,也暗含生活智慧。现代语言应用中,该词仍活跃于乡土文学创作及地方志编纂,保持着语言活态传承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苞米”是一个汉语方言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苞米是玉米的方言说法,指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果实。其英文对应词为 maizeIndian corn

二、方言使用范围

该词主要在中国东北地区使用,属于地域性较强的词汇。在标准汉语中更常用“玉米”或“玉蜀黍”等名称。

三、别称与相关词汇

根据不同地区,玉米还有多种别称:

四、语言特征

在语法上,“苞米”属于名词,结构为“苞(植物果实的总称)+米(颗粒状粮食)”,直接描述玉米的形态特征。

五、使用场景

常见于口语表达和文学作品中,例如:

“高粱涨红了脸,苞米咧开了嘴”(、4中的例句)

需注意:的权威性较低,但关于方言使用范围的描述与其他权威来源一致,可采信。

别人正在浏览...

白玉莲花盏保教抱屈暴子常班长鲸楚艳大廓大齐大学生二三子芳音风状浮名虚誉抚宪戈波更年期管叫过庭之训合营洪洞后式画翣揭揭惊惶不安景昃酒官骏发康功烂手揽田脸急连三廉胜料毬辽视搂伐论律率事秘异募役法叛道判施凭噫硗脊启寤齐账橪枣宂辞删剪税甲算择体究脗合温室效应五泄象奴乡选下箸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