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书·列女传·陶侃母湛氏》:“ 侃 少为 寻阳 县吏,尝监鱼梁,以一坩鮓遗母。 湛氏 封鮓及书,责 侃 曰:‘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后以“还鮓遗书”为贤母教子为官清廉之典。 明 吾丘瑞 《运甓记·牛眠指穴》:“剪髮剉荐,遂成孺子高名;还鮓遗书,虑玷居官清节。”
“还鲊遗书”是一个历史典故类成语,其含义与《晋书》中陶侃母亲湛氏教育儿子为官清廉的故事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字面含义
典故来源
出自《晋书·列女传·陶侃母湛氏》()。陶侃年轻时任寻阳县吏,监管鱼梁(捕鱼设施),曾将一罐腌鱼送给母亲。其母湛氏不仅退回腌鱼,还写信责备道:“你身为官吏,用公家物品送我,非但不能让我欣慰,反而增添我的忧虑!”以此教导儿子廉洁奉公。
象征意义
这一典故被后世用作贤母教子清廉的典范(),强调家庭教育对官员品德的重要影响。明代戏曲《运甓记》中也引用此典,进一步强化其文化意涵()。
需注意,“遗书”在成语中特指“训诫书信”,与现代“临终遗言”或“前人著作”(如、7提到的含义)不同。此处语境明确指向母亲对儿子的告诫信。
“还鲊遗书”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承载了中华文化中重视清廉品德与家庭教育的价值观。
《还鲊遗书》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相传鲊这个姓氏已经绝后,没有后代了。
《还鲊遗书》这个词由3个汉字组成:还、鲊、遗。其中“还”是从“辶”部和“⼤”构成,拼音为“hái”,共有6画;“鲊”是从“鱼”部和“⾈”构成,拼音为“zhā”,共有12画;“遗”是从“⾈”部和“⼟”构成,拼音为“yí”,共有18画。
《还鲊遗书》这个词源自古代传说中的故事。据说有一个姓鲊的人,他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为了延续鲊氏的血脉,他在临死之前给女儿写了一本遗书,希望她能够生下一个儿子,以保留鲊氏的后代。
《还鲊遗书》的繁体字为《還鱣遺書》。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有些字和现代写法有所不同。关于《还鲊遗书》中的汉字,具体的古代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因为汉字的书写形式在演变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变化。
1. 他是如此怀念自己的祖宗,仿佛携带着一本《还鲊遗书》。
2. 长辈们常常告诫我们,要珍惜家族的传统,不能让鲊氏这样的姓氏绝后。
组词:遗书、血脉、衍生、传承
近义词:断后、息代、绝种
反义词:后继、传宗、繁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