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肃眘 ”。古民族名。古代居于我国东北地区。 周武王 、 成王 时曾以楛矢、石砮来贡。一般认为 汉 以后的 挹娄 、 勿吉 、 靺鞨 、 女真 都和它有渊源关系。亦泛指远方之国。《左传·昭公九年》:“ 肃慎 、 燕 、 亳 ,吾北土也。”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邪与 肃慎 为邻,右以 暘谷 为界。”《汉书·武帝纪》:“海外 肃眘 ,北发 渠搜 , 氐羌 徠服。” 颜师古 注:“《周书》序云:‘ 成王 既伐东夷, 肃眘 来贺。’即谓此。”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嗢没斯率众内附诏宰相李德裕撰<异域归忠传>赐之群臣贺表》:“嘉靖 殷 邦,爰致 氐 羌 之享;丕单 武 烈,聿来 肃慎 之庭。”参阅《文献通考·四裔四》。
“肃慎”一词在汉语中有两层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
指态度或行为谨慎、恭敬且庄重,强调遵守原则、不轻易冒险。例如形容人在处理重要事务时严谨庄重的状态。
肃慎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的民族,被公认为满族等通古斯民族的祖先。以下是关键信息:
历史地位
最早见于《山海经》《竹书纪年》等古籍,舜禹时期已与中原建立联系,周朝时以进贡“楛矢石砮”(木石箭镞)闻名。
地理范围
活动于今黑龙江、吉林等地,核心区域包括长白山以北及松嫩平原。
民族演变
汉朝称“挹娄”,南北朝为“勿吉”,隋唐称“靺鞨”,宋元后发展为“女真”,最终形成满族。
文化特征
早期以渔猎为主,后期发展农业,擅长制箭。考古发现其聚落遗址(如黑龙江凤林古城)印证了半定居生活形态。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肃慎与中原的交往细节或满族发展史,可参考《史记》《逸周书》等文献,或查阅权威考古研究资料。
肃慎是一个汉字词语,由肃和慎两个字组成。
肃的部首是月,笔画数为8;慎的部首是心,笔画数为10。
肃慎的来源可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北方民族,它是古代中国辽东地区的一个民族名称。他们居住在今天的中国东北地区,主要活动在渤海、辽河和黑龙江的流域地区。
在繁体字中,“肃”和“慎”字的形状和简体字基本相同。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有一些变体形式。例如,“肃”字的古代写法是 “肅”,它的形状稍微有些不同;而“慎”字的古代写法是“愼”,与现代略有差异。
以下是一些使用肃慎词语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由“肃慎”组合而成的词语:
一些近义词包括:谨慎、小心、慎重。
一些反义词包括:鲁莽、轻率、大意。
包装贬累避迹违心豳颂薄业不球的怎蝉珥长属驰骋疆场出牓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窜徙撮略道烦恼大真调官儿妇飞花封豨噶点儿光耀古人横扫千军挥毫落纸胡荼辣国角婢矫直尽可能祲兆恇惶狂山两岐歌蜜酒女冠子盘山剖面图樵子请启清野穷而后工穷州散别晒场杉月申旦达夕升号水电报水关疏逸填牣逖慕铜龠尺晚快边微潮像儿香架香物销钝效象泄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