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语。谓能诠释众义而决定其究竟。多法聚积为身。《楞伽经》卷二:“句身者,句有义身自性决定究竟,是名句身。” 宋 正受 集注:“新説云:谓一句、二句、多句能詮差别名曰句身……身者,多法积聚义。” 清 龚自珍 《<支6*那古德遗书>序》:“名身句身,尚惧不明,乌有所谓参悟者乎?”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句身汉语 快速查询。
“句身”是佛教术语,主要用于分析语言与义理的关系,其核心含义需结合不同经典和宗派观点理解。以下为详细解释:
“句身”指能完整表达佛法义理的句子或句子集合,具有诠释真理、决定义理究竟的作用。其本质是多法聚积形成的语言单位。例如《俱舍论》举出“诸行无常”“一切法无我”等完整命题作为句身的典型。
在佛教文献研究中,句身常与“名身”(词语集合)、“文身”(字母音韵)并列为语言分析的三要素,用于解构经典文本的语义层次。清代学者龚自珍曾以此概念探讨佛经翻译的精确性,认为需厘清句身才能正确参悟经典。
提示:若需了解不同宗派的具体辩论或相关梵文术语,可进一步查阅《俱舍论》《大乘广五蕴论》等原典。
句身(jùshēn)这个词是指句子的主干、核心部分。在一个完整的句子中,句身通常包含主语和谓语,它是句子最为重要的部分,决定了句子的基本含义和功能。
句(口部)和身(身部)是句身这个词的两个部首。其中,句的拆分部首是口,它代表句子的意思;身的拆分部首是身,它代表人体的一部分。
句的笔画为5画,身的笔画为7画。
句身这个词是中国汉语中的词汇,来源于古代汉语。在古代,人们用来表达思想和交流的方式主要是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句身的意义和概念早在古代就已经存在,只是在现代汉语中被用作术语。
在繁体字中,句身的写法跟简体字一样。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有所不同。根据不同的时期和地区,汉字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古时候写句身的汉字形式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但基本上仍保留了现代形态的特点。
1. 这篇文章的句身清晰明了,让人容易理解。
2. 请注意句身的变化,这对句子的意义非常重要。
- 句子:由词语组成的完整意义的话语。
- 句法:研究句子的结构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的语法学门类。
- 句言:用于口头表达的话语。
- 句意:句子所表达的含义。
- 文身:盛装的汉字和符号。
- 词躯:单词的核心部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