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句身的意思、句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句身的解释

佛教语。谓能诠释众义而决定其究竟。多法聚积为身。《楞伽经》卷二:“句身者,句有义身自性决定究竟,是名句身。” 宋 正受 集注:“新説云:谓一句、二句、多句能詮差别名曰句身……身者,多法积聚义。” 清 龚自珍 《<支6*那古德遗书>序》:“名身句身,尚惧不明,乌有所谓参悟者乎?”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句身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句身是汉语词汇学和佛学中的重要术语,在不同语境下有特定含义:

一、汉语词典释义(语言学角度)

句身指由多个词语组合而成的完整句子单位,是表达完整语义的基本语言结构。在传统汉语语法中,其核心特征包括:

  1. 完整性:具备主语和谓语成分,能独立表达完整意思(如:"鸟飞");
  2. 层级性:高于"词身"(单词),属于语法结构的更高层级;
  3. 功能分类:按语气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等类型。

二、佛学释义(梵语 padakāya

在佛教阿毗达磨体系中,"句身"作为"名身、句身、文身"三身之一,特指:

  1. 表义单位:通过词语组合形成的完整教义表述(如:"诸行无常");
  2. 诠解功能:区别于单个概念(名身),用于阐释佛法深义;
  3. 经典依据:《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二载:"句身者,谓诸行无常等义"。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句身"词条
  2.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句身"释义
  3. 《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二(大正藏第30册)
  4. 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在线佛典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句身”是佛教术语,主要用于分析语言与义理的关系,其核心含义需结合不同经典和宗派观点理解。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句身”指能完整表达佛法义理的句子或句子集合,具有诠释真理、决定义理究竟的作用。其本质是多法聚积形成的语言单位。例如《俱舍论》举出“诸行无常”“一切法无我”等完整命题作为句身的典型。

二、构成方式

  1. 单句与多句
    有部宗认为需两个以上句子才能构成句身(如“诸行无常”为一个句,两个句以上称句身),而其他宗派(如法相宗)认为一个完整表达差异的句子即可称为句身。
  2. 增语为性
    通过语言对事物差异进行表述,如“诸行无常”揭示了现象的无常性,属于对事物本质的判断。

三、宗派差异

四、学术应用

在佛教文献研究中,句身常与“名身”(词语集合)、“文身”(字母音韵)并列为语言分析的三要素,用于解构经典文本的语义层次。清代学者龚自珍曾以此概念探讨佛经翻译的精确性,认为需厘清句身才能正确参悟经典。


提示:若需了解不同宗派的具体辩论或相关梵文术语,可进一步查阅《俱舍论》《大乘广五蕴论》等原典。

别人正在浏览...

安放摆动暴集编次碧油幢部议不以为意踩高竿称配冲薄愁痛稠众垂念唇喙摧眉鹾咸定所反拨反正还淳风气焚剽俯仰唯唯歌堂后素画绝换鹅书缰子骄诞掎夺橘核军风纪狯险寥寥可数鵹黄灵掌龙翰凤翼麻线墓道能见度能事诺诺品骨蒲谷繦负弃暗投明穷微辱害烧钱耍滑头死库容四选素品素弦听直通士王宇文语武媚瞎忙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