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掎夺的意思、掎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掎夺的解释

指摘摈弃。《后汉书·崔寔传》:“俗人拘文牵古,不达权制……故言事者,虽合圣德,輒见掎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掎夺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由“掎”和“夺”两个语素复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强力夺取、劫掠。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释义:


一、字义解析

  1. 掎 (jǐ)

    • 本义指拖住腿或拉住。《说文解字·手部》:“掎,偏引也。”引申为牵制、抓住弱点攻击。
    • 在“掎夺”中,“掎”强调以强力手段控制或制约对方,为“夺”提供条件。
  2. 夺 (duó)

    • 本义为丧失、强取。《说文解字·奞部》:“夺,手持隹失之也。”后专指强行夺取。
  3. 复合义

    “掎夺”即通过牵制、控制的手段强行夺取,含暴力劫掠的贬义色彩,常见于描述军事行动或暴力行为(如“掎夺财物”)。


二、文献用例与演变


三、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收录“掎夺”词条,释义为“劫夺;抢夺”,引《聊斋志异》例证。

  2.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

    对“掎”“夺”的形音义溯源,奠定构词理据。

  3.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明确标注其古语属性及使用语境。


四、语义关联词


“掎夺”属古汉语复合动词,强调通过控制手段实施暴力夺取,现代汉语中已被“抢夺”“劫掠”等词替代,仅存于历史文献研究范畴。

网络扩展解释

“掎夺”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如下:

  1. 基本释义
    指指摘摈弃,即对事物进行批判性否定并加以排斥。该词带有较强的否定性评价色彩,常用于表达对不符合传统或权威观点的言论、行为的驳斥。

  2. 语源与文献例证
    语出《后汉书·崔寔传》:“俗人拘文牵古,不达权制……故言事者,虽合圣德,輒见掎夺。”
    此句描述当时保守派因固守古制,对符合现实需求的改革建议进行批判排斥的现象。

  3. 现代使用情况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属于生僻古语,多见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学创作中。需注意其与“剗夺”(强占、强行夺取,如《宋史》中“指射剗夺”)的区别,二者虽音近但义异。

建议:若需在学术写作中使用此词,建议结合具体古籍语境,并优先参考权威辞书(如《汉语大词典》)进行验证。

别人正在浏览...

黯昧畚局奔叛鼻坳闭隔闭户读书壁中书处心出眼盗掘得月地表水东旭覆音感想高品孤掌蒿荒荷镫纥那贱骨头兼葭倚玉僭用交床借意寖深九曲珠孔照擂石连界六害懰慄龙蒸拢子銮旗蛮悍蹑屣缥色普恩谱曲迁延羁留奇恒清都起屋欺诈蠼猱莘莘将将诗匠四从胎气檀越朓朒通电话铜墙投名土圭伪局舞局缃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