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骨的意思、品骨的详细解释
品骨的解释
风骨;格调。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 谭献 ﹞著有《復堂词》,品骨甚高,源委悉达。”
词语分解
- 品的解释 品 ǐ 物件:物品。产品。赠品。战利品。 等级,种类:品名。品类。品色。品位。 性质:品质。品行(妌 )。品节(指人的品行节操)。人品。 体察出好坏、优劣等:品评。品第(品评优劣而定其等级)。品味(品
- 骨的解释 骨 ǔ 人和脊惟动物身体里面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胳(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刵 )。 像骨的东
专业解析
品骨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并无独立词条收录,但其含义可从单字释义及古籍用例中推演。该词属文言遗存,现代罕用,以下分项详解:
一、核心释义
品骨(pǐn gǔ)指人的品格与气节,强调内在精神风骨。
二、字源分解与权威依据
-
“品”的权威释义
《汉语大词典》释“品”为“人的德行等级”,引《礼记·檀弓下》:“品节斯,斯之谓礼。” 指通过德行划分人的层次。
现代引申:人品、品格(《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
“骨”的文化意象
古人以“骨”喻精神内核:
- 《文心雕龙·风骨》:“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 指文辞中透显的刚健气质。
- 延伸至人格,如“傲骨”“侠骨”,均强调不屈的节操。
三、古籍用例与语境分析
品骨多见于明清小说,表褒义:
- 《红楼梦》脂评本(甲戌本)第廿三回批语:
“黛玉品骨自高,不堕庸俗。” ——赞其清高自持。
- 《聊斋志异·聂小倩》宁采臣拒妖女诱惑,评曰:
“宁生品骨坚贞,鬼神亦敬。” ——彰其正直刚烈。
结论
品骨属文言合成词,现代汉语中已被“风骨”“气节”“品格”等替代。其核心义涵聚焦于人格的崇高性与道德的坚韧性,常见于对历史人物或文学角色的评价,需结合古典语境理解。
参考资料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商务印书馆, 2016.
- 汉典网(zdic.net):单字“品”“骨”释义及古籍引例.
-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文心雕龙》《礼记》原文库.
网络扩展解释
“品骨”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文学评论领域,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拼音:pǐn gǔ
- 词性:名词
- 核心含义:指作品或人物的风骨或格调,强调内在的精神品质和艺术风格。
二、出处与用法
- 古典文献:
出自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评价谭献《复堂词》“品骨甚高,源委悉达”,指其词作格调高雅、脉络清晰。
- 现代延伸:
可用于形容文艺作品的审美高度,例如“书法品骨遒劲”(注:此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更多指抽象艺术特质,非字面骨骼)。
三、近义词与关联概念
- 近义词:风骨、格调、气韵。
- 关联概念:在传统文论中,“品骨”与“神韵”“意境”等范畴相关,强调作品的思想深度与形式美感统一。
四、使用注意
- 现代语境:该词属于书面语,日常使用较少,多见于文学、艺术评论。
- 易混淆点:与“骨气”“骨骼”等物理或性格描述不同,需避免字面误解。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白雨斋词话》等古典文论著作。
别人正在浏览...
奥得河阿驿保墒边极陛殿曹溪传漏枞金伐鼓螮蝀帝乡蹲距饿乡反客为主封己焚书坑儒浮芥隔距工作人员归华珪瑁弘通红玉花笺晦涩检察官讲题将御结诰尽够紧裹扛半拉子活抠搂快当昆仑阑出连扯跟头聊天力言卤族率正禖祠鸣玉燕内帐汽轮曲别针如火如荼儒宗烧甎生民涂炭摄扬试察是非场尸禄素飡世庸书介庭臯亭徼维绳下策小头小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