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monarch]∶君主
(2) [tribal leader]∶部落的首领
(1).国君与卿大夫。《周礼·秋官·朝大夫》:“日朝,以听国事故,以告其君长。” 郑玄 注:“君谓其国君,长其卿大夫也。”《礼记·祭统》:“上则顺於鬼神,外则顺於君长。” 孔颖达 疏:“‘外则顺於君长’者,谓朝廷也。出事公卿,故云外也。”
(2).天子或诸侯。《礼记·表记》:“是以不废日月,不违龟筮,以敬事其君长。” 孔颖达 疏:“君谓天子;言长者,兼诸侯相朝,小国之於大国也。”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地传》:“ 亲 以上至 句践 ,凡八君,都 瑯琊 二百二十四岁。 无疆 以上覇,称王; 之侯 以下微弱,称君长。”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诗文著述》:“《诗》疏:外诸侯曰君,内诸侯曰长,犹 汉 之官制,万户以上称令,不及万户称长也。今混称令长,君长。” 郭沫若 《星空》诗:“我们何有于君长神圣?何有于礼教文明?”
(3).古代少数民族部落之酋长。《史记·五帝本纪》:“﹝ 舜 ﹞遂见东方君长。” 唐 韩愈 《乌氏庙碑铭》:“处北者,家 张掖 ;或入夷狄,为君长。” 宋 曾巩 《请访问高骊世次札子》:“其使者,宜知其国之君长,兴坏本末,名及世次。” 明 屠隆 《綵毫记·他乡持正》:“夫人,君长正妻,寡居守节。”按,此指 夜郎 王正妻。
“君长”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语境可分为以下三类,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如下:
“君长”由“君”和“长”组成,其中“君”指国家或组织的最高领导者,“长”表示担任主要职务或管理者。该词多用于古代政治、军事或社会组织中,指代具有权威和领导职责的人物。
国君与卿大夫
指一国之君及其下属的高级官员。例如《周礼·秋官》提到“以告其君长”,郑玄注:“君谓其国君,长其卿大夫也”。
天子或诸侯
在更广泛的语境中,“君长”可指代天子或分封的诸侯。如《礼记·表记》记载“以敬事其君长”,孔颖达疏释为“君谓天子”,并延伸至诸侯间的尊卑关系。
少数民族部落的酋长
用于描述古代少数民族的部落首领。例如汉典解释其为“部落的首领”,《越绝书》中亦提到“称君长”的用法。
现代汉语中,“君长”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文学创作。例如诗句“锦水汤汤,与君长诀”中的“君长”可引申为尊贵的离别对象。
“君长”的核心含义围绕古代社会的领导者展开,具体指代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周礼》《礼记》等古籍原文。
君长(jūn zhǎng)是一个汉字词汇,也可以分解为两个部首:君(君主部首)和长(长物部首)。
君(jūn)是一个表示君主、统治者的词语,也可以指代对统治者的尊称。长(zhǎng)则表示事物的长度、时间的长短等含义。
君长源自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的《诗经·鄘风·鸿雁》:“君长羣生,民飞走息。”这里用来形容君主或者领导人,和百姓之间的关系。
在繁体字中,君长的写法与简化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略有不同。以《康熙字典》为例,君的古代字形为臣在上,军在下;长的古代字形为苕在左,䒑在右。
以下是君长的例句:
一些相关的组词有:君主、长者、君臣。
近义词包括:主、宰、王。
反义词可以是:臣、民、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