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墙摸壁的意思、扶墙摸壁的详细解释
扶墙摸壁的解释
见“ 扶墙摸壁 ”。
亦作“ 扶墻摸壁 ”。1.谓步履不稳。 清 秋瑾 《精卫石》第一回:“缠了近丈的裹脚布,还要加扎带子,再加上紧箍箍的尖袜套,窄窄的脚,弄到扶墙摸壁,一步三扭。” 叶圣陶 《苦辛》:“她说走路非扶墙摸壁不可,脚踏下去差不多自己没有数。”
(2).比喻小心谨慎,没有创见。《孽海花》第二九回:“不过説到开国会,定宪法,都是些扶墙摸壁的政论,没一个挥戈迴日的奇才。” 叶圣陶 《病中》:“你们不敢表示自己的主张,不敢发抒自己的情感,只是在那里扶墙摸壁过日子。”
词语分解
- 扶墙的解释 .扶着墙。《墨子·兼爱中》:“昔者 楚灵王 好士细要,故 灵王 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脇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谓初学走路。 北周 庾信 《为杞公让宗师骠骑表》:“臣早倾庭荫,曾未扶墙,母氏慈训,哀
- 壁的解释 壁 ì 墙:四壁。壁报。壁画。壁挂。壁毯。壁橱。壁灯。铜墙铁壁。 指某些物体内部的表层:胃壁。肠壁。 陡削的山崖:峭壁。壁立。 军营的围墙:壁垒。坚壁清野。作壁上观(坐观双方成败,不帮助任何一方)。
网络扩展解释
“扶墙摸壁”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可以从本义和比喻义两个层面理解:
一、本义解释
字面意思:指扶着墙壁缓慢行走,通常形容步履不稳或行动不便的状态。例如:
- 清秋瑾在《精卫石》中描述缠足女性行走时“扶墙摸壁,一步三扭”;
- 叶圣陶《苦辛》提到“脚踏下去差不多自己没有数,非扶墙摸壁不可”。
二、比喻义解析
深层含义:比喻言论或主张缺乏独立见解,平庸保守。常见于文学和社会评论中:
- 政论与创作:如《孽海花》批评清末政论“都是些扶墙摸壁的政论,没一个挥戈回日的奇才”;
- 行为态度:叶圣陶在《病中》形容某些人“不敢抒发情感,只是扶墙摸壁过日子”。
三、出处与用法
- 最早出处:明代《水浒全传》第三十回,描述人物在缸中挣扎的情景;
- 语法特点:联合式成语,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近义词如“人云亦云”。
此成语通过具象动作映射抽象思想状态,兼具形象性与批判性,适用于文学表达和社会批评场景。
网络扩展解释二
《扶墙摸壁》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摸索前行,常用来形容在暗中或不熟悉的环境中试探前进的行为。
这个词可以拆分为:扌(手部部首)+墙(意义部分)+摸(意义部分)+壁(意义部分)。
《扶墙摸壁》的来源源于古代,比喻在狭小的空间中摸索着前进,比如在黑暗的房间中伸手去摸索墙壁以确定方向和位置。因此,这个词也常用于比喻在未知领域或陌生环境中谨慎探索。
在繁体字中,扶墙摸壁的写法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古代汉字中的写法会有些区别,例如“扶”字的旧时写法是“抚”;“摸”字的旧时写法是“撫”;“壁”字的旧时写法是“舃”。
以下是一个例句:他刚进入新工作岗位,需要扶墙摸壁地适应新环境。
组词:扶正、摸石头过河、墙头草
近义词:摸索、试探、探索
反义词:目标明确、信心满满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