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存的意思、具存的详细解释
具存的解释
犹具在。《汉书·扬雄传赞》:“自 雄 之没至今四十餘年,其《法言》大行,而《玄》终不显,然篇籍具存。”《后汉书·王允传》:“又集 汉 朝旧事所当施用者,一皆奏之。经籍具存, 允 有力焉。”
词语分解
- 具的解释 具 ù 器物:器具。 备有:具备。具有。别具只眼(形容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 备,办:具呈。具结。具名。具领。敬具菲酌。 古同“俱”,都,完全。 量词,用于某些器物和棺材、尸体:座钟一具。一具男尸。
- 存的解释 存 ú 东西在那里,人活着:存在。存亡。生存。 保留,留下:保存。留存。存照。存疑。去伪存真。 寄放:寄存。 停聚:存水。 怀有,怀着:存心。不存任何奢望。 亡去取 笔画数:; 部首:子;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具存”的汉语词典释义
“具存”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核心意义指“完备地存在”或“完整地保存”。主要可从以下层面解析:
-
词义核心:完备存在
- “具”在此作副词,意为“完备”、“全部”、“详细”。
- “存”为动词,意为“存在”、“留存”、“保存”。
- 组合“具存”强调事物以完整无缺的状态存在或被保存下来。
-
词性及用法
- 主要作动词使用,表示“完整地保存”或“全部存在”。
- 亦可理解为一种状态,描述事物“完整地存在着”。
- 常见于古籍文献中,用以描述典籍、制度、器物等的保存状况。
-
典型语境与出处
- 最著名的用例见于《汉书·艺文志》:“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肴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 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朕甚闵焉!’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 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今删其要,以备篇籍。” 班固在总结时提到:“凡六艺一百三家,三千一百二十三篇…大凡书,六略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 其保存状态即可称为“具存”(虽历经劫难,但经官方努力,典籍得以较完备地保存和整理)。
-
现代理解
- 现代汉语中,“具存”作为独立词汇已不常用,其含义被“完整保存”、“完好无损”、“俱在”等词语替代。
- 但在研究古籍、历史或文献学时,仍会接触到该词,用以形容史料、文物等保存的完整性。
参考资料来源:
- 汉典 (www.zdic.net) - 提供“具”、“存”字的基本义项及古汉语用法参考。
- 《汉语大词典》(在线版,如 国学大师 www.guoxuedashi.com) - 收录“具存”词条,释义为“具在,全部存在”。
-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 - 对“具”作副词“尽、完全”义项的解释,及“存”的“存在、保存”义项。
- 《汉书·艺文志》(中华书局点校本或权威在线数据库如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ctext.org) - “具存”概念在古籍整理与保存背景下的经典应用实例。
网络扩展解释
“具存”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使用场景如下:
基本含义
“具存”由“具”(具体、具备)和“存”(存在、保存)组合而成,主要表示事物或实体具体存在、完整保存的状态。它强调事物的实在性、真实性或保存的完整性。
详细解释
-
具体存在
- 指事物具有实际的形态或内容,而非虚无或抽象。例如:
《汉书·扬雄传赞》提到“篇籍具存”,意为文献完整保存且内容真实可查。
-
完整保存
- 常用于描述文献、典籍或物品被妥善保存、未缺失的状态。例如:
《后汉书·王允传》中“经籍具存”,指典籍保存完好,归功于王允的努力。
使用场景
- 古籍文献:多用于史书或典籍中,强调文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 现代用法:可引申为事物未被破坏或丢失,例如“数据具存”“证据具存”等。
与其他词汇的关联
- 近义词:具在、完整、保存。
- 反义词:缺失、损毁、消亡。
示例参考
- 古籍用例:
“自雄之没至今四十餘年,其《法言》大行,而《玄》终不显,然篇籍具存。”(《汉书·扬雄传赞》)
- 现代造句:
“业务智能工具存取此类数据供分析用,确保信息具存。”
如需更详细的古籍原文或现代用法,可参考《汉书》《后汉书》及相关文献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步履如飞操意陈羹充饩春黛春旆雌儿葱芊村屠大好大料大体上大盈库灯马定舍分纭干凌干饰高弟和室荷帙降格江山如故笄导戒师金经救苦救难孔老旷劫魁蛤昆崘丘垒浪连阁砻砥慢化猛锐明徵牧区殴作拼购破烂齐截热厥儒术生全射书誓禁豕鱼手头束手束足私方荪美台仆讨测田亩衔蝉奴县份咸卤小海晓示